小白三天也能学会? 人工智能“速成班”别忽悠了

时间:2020-08-05 10:05:18来源:工人日报

“学完Python,可以上天”;“零基础入门,小白三天也能学会”……据8月3日新华社报道,近期,不少人工智能“速成班”被炒得火热,声称通过几个月学习,可以实现人生逆袭。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机构往往存在讲师资质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热门科技领域,也是很多人就业、创业的首选方向之一。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且,有报告预计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30万。

在产业规模庞大、人才缺口大、各种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推动下,出现各种人工智能“速成班”并不意外。培训机构想蹭“人工智能”的热度来挣钱可以理解,但不能无视道德、法律的底线。

比如,Python(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只是人工智能的工具之一,却被夸大为“学完Python可以上天”,实在有些“吹牛吹上天”了;再如,销售人员招生时声称培训是线下授课,结果报名者交纳不菲的费用后,体验的却是“线下视频课”……

类似这些没有底线的忽悠,对公众是一种严重误导,不仅让报名者付出了极高的成本,而且培训效果恐怕不会很理想。上述报道既提醒公众认清这类谎言,又向相关培训组织和机构发出了警告:别以为如此“忽悠大法”无人揭穿。

不过,这种乱象不能仅靠媒体起底,还需要相关方面及时跟进,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培训市场秩序。首先,“速成班”多处夸大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中有关规定。有关方面应主动介入调查,依法处罚,提高震慑作用。

其次,受骗者可依法向“速成班”索赔。报名者与“速成班”是一种契约关系,对方承诺的授课方式、名企内推、工资收入等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可以以欺诈、违约等理由追究其责任,这也是用法治手段惩治问题培训机构的有效方式。

其三,有关部门必要时应对人工智能培训机构乱象进行全面整顿。显然,人工智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规范。针对该培训行业讲师资质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拿出全面治理方案,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其中,向公众普及人工智能相关常识,既能避免公众被忽悠,也能促进人工智能产品消费。若公众理性,忽悠难得逞。

简言之,无论是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培训机构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都离不开法治护航。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