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市集在沈阳遍地开花,成为凸显区域文化魅力的重要部分,还孵化了许多创业项目,创造出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助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在受到市民和游客欢迎的同时,文创市集也存在创意同质化、产品性价比低等问题,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凸显更多的当地特色元素、提高产品性价比。
沈阳故宫市集上,游客买上一盒“神兽甪(lù)端”巧克力,再啃上一口“大政殿”雪糕,进肚的是“文化味儿”;夜幕降临,沈阳百年八卦街观光市集开市,相声表演艺术家常佩业在台上为游客讲述八卦街的历史和新内涵;“铛铛”“铛铛”,沈阳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市民吴星星正在制作一款口红包,这里半个世纪前是沈阳重型机械厂的车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沈阳共开放歇马夜市、犀牛市集等8个文创市集。这些市集成为另一种城市烟火气,丰富了沈阳旅游市场的产品业态,助推了沈阳文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创意内容同质化,文创产品粗糙、价格高不实用等问题。
市集上诞生新产品
“雪糕,皇姑雪糕!”沈阳歇马夜市上的一声叫卖,瞬间唤醒许多沈阳人的童年记忆。
皇姑雪糕诞生于1985年,曾经风靡大街小巷,在上世纪90年代生产工厂破产倒闭后消失。三年前,张宁等项目创立人通过找老厂调剂师确认老配方,跑去冷饮厂学经验、学技术,结合配方复原口感,注册了“壹玖捌伍皇姑”商标。张宁说,如今沈阳的每个市集几乎都有售卖点位,最好的点位一天能赚2000元。
市民王宇专门带儿子来品尝皇姑雪糕。她说,小时候物质匮乏,2毛钱一根的雪糕就是奢侈品,发黄的包装纸上印着红字,舍不得吃,“除了外包装换了,还是那个味道。”
文创市集上孵化着一群创业的年轻人。2019年11月,第3届IAI国际旅游奖颁奖盛典上,沈阳视龙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七星境”的3款文创产品获得“文旅IP类——旅游产品”金奖。创始人刘伟介绍,他们设计的杯子“拴财缸”,造型和东北家家户户门口的酸菜缸一模一样,还多了美好寓意。如今他们已有五大品牌系列50多个产品。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赵旭认为,在一些地区,文创市集已成为凸显区域文化魅力的重要部分,许多具有文艺天赋的人由此崛起,进而创造出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2017年起,沈阳连续三年举办创意设计周。为推动文创项目发展,沈阳市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华人致为子基金(沈阳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规模1亿元的市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带动了一大批文创行业人才创业就业。
存在创意同质化等问题
文创市集的生意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位于沈阳北中街的豫珑城自2015年底开业以来连年亏损,目前正在闭店“升级”。豫珑城所在的盛京皇城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业态策划总监冯述告诉记者,如今很多游客什么东西都见过,或者在网上见过,城内文创小店同质化严重,如果没有融入传统文化、没有老沈阳的特色就会很难发展下去。
“赔了4万元,算是买了个教训。”张永恒是沈阳铁西区一家文创市集上的摊主,他正在以1~2折的价格甩卖产品。上个月,他看到文创项目赚钱,便从网上进货了“红色主题文化”的布挎包、搪瓷杯和手机壳,结果销售额不足千元。“问了许多游客,觉得做工粗糙的占大多数。印字歪了、线头多、劣质感……我以为游客买的是文化,但其实消费文化的游客更注重的是品质。”
文创产品价格高、不实用也是被游客吐槽最多的点之一。“一个漆雕看盘要450元,摆在家里很快就得落灰。”45岁的李默是文创爱好者,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拉着家人去大大小小的文创市集。逛的多了,他发现大多数的文创产品还是以装饰观赏和收藏为主,实用性不强。
赵旭建议,应当提升文创市集的消费吸引力和服务质量,激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游客来看的就是沈阳的特色,在哪都一样的文创产品为啥还要跑到沈阳来买。”
另一种城市烟火气
提到沈阳铁西区,当地市民最先想起的就是林立的烟囱和鳞次栉比的厂房。半个世纪过去,这里的犀牛市集成了手作匠人的集合地。
市民吴星星逛市集时发现了一家皮具工作室,爱人的生日快到了,他决定进去学习制作一款口红包。“敲敲打打、缝缝剪剪,自己做的比不上买的精致,可意义不同。”吴星星说,老一辈的沈阳工人手里都有一两项绝活,焊一个烤串炉子、搭一张餐桌不在话下,这些文创项目留住了老工业基地的文化魅力。
“整部清前史,半部民国卷在这里上演。你能看到的每个雕栏花纹都是从沈阳故宫‘挪’过来的。”沈阳市沈河区皇城文旅园区主任赵琪告诉记者,文创市集着力融合盛京历史文化、沈阳人文生活和流行时尚,最近沈阳故宫文创产品“甪端”巧克力、“大政殿”雪糕成了网红,这些都是有益尝试。
赵旭认为,文创市集的发展是民间文化创意聚集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呈现方式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颇具市井文化魅力的地方。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文创市集除了售卖文创产品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方面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