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苗成为“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时间:2020-12-04 09:52:4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北京时间12月3日7时26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643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48万例。疫情引发了对新冠疫苗的巨大需求。花旗银行称,发达国家之间交叉采购居多,许多发展中国家却面临既无能力生产又无能力进口的疫苗危机。联合国的统计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正在增加,2020年新增3430万人,其中非洲约占56%。高收入国家疫情相关产品的人均进口量是低收入国家的100倍。如何让疫苗惠及所有国家正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

早在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就宣布,中国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将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中国已经加入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和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共同牵头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积极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环节的国际合作。目前,中国已有5款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并做好了大规模生产的准备。较低的成本和积极的提供意愿,增加了中国疫苗的吸引力,马来西亚、土耳其、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已订购了中国疫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等国和中国签署了生产疫苗的协议。

倡议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参与到疫苗生产和供给中,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是中国积极参与和改善全球治理的举措。中国倡议事关全球治理制度变革,如果将疫苗作为私人物品,知识产权付费将进一步限制疫苗技术的传播和生产能力,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全面关注与疫情相关的贸易措施的使用,尽管美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反对增加知识产权规则的灵活性,但疫情使各国重新审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促进改革。疫苗作为公共产品,肯定会促进国际间的互利合作。如果持续坚持“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那么,疫情会加剧国家间的差距,使全球治理走向危机。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就如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促进其向公平的方向发展。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在非正规经济部门,疫情导致全球多达16亿人面临失去生计的危险,疫苗的可获得性关系到数以亿计的人的生命,更体现了这个世界的公平。

中国以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态度,务实解决疫苗供给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只有各国携手,才能确保有关疫苗的重要技术、知识产权数据和专门知识得到广泛分享,确保发展中国家平等获得疫苗。各国应避免因为知识产权和经济收益而对生命权和健康权造成不利影响;避免使用“国家安全”等借口封锁技术。中国愿同各国在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各环节加强合作,战胜疫情,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