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万余公顷,首都湿地总面积已接近6万公顷。今年全市计划再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
按照《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全市对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按照湿地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性,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市级湿地、区级湿地和一般湿地,并实行名录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全市市级湿地已达47块,总面积达2.7万余公顷。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恢复建设湿地,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此外,全市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2.11万公顷;湿地公园12个,总面积2900余公顷;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个,总面积1300余公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北京湿地保护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调查显示,全市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其中河流、湖泊、沼泽等天然湿地2.79万公顷,库塘等人工湿地3.08万公顷。
得益于湿地生态功能的持续改善,密云水库、野鸭湖、汉石桥、翠湖、永定河、清河、沙河等湿地成为了鸟类迁徙、停歇、觅食的重要栖息地,全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市已有369种野生植物,202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落户”。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将推进温榆河、南苑、康西森林湿地以及沙河等湿地公园建设,全年计划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到2025年,北京市湿地保护率将不低于70%,恢复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5000公顷,恢复建设小微湿地将不少于50个,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基本建立,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