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江海门户。珠江潮涌,西江浪起。
12月7—8日,一场以“双碳”为主题的盛事在侨乡江门举行:“碳达峰·碳中和”江门实验室(下称“江门‘双碳’实验室”)正式揭牌,多个合作项目签约落户。
江门“双碳”实验室首期选址江门新会中科创新广场,总建筑面积超17万平方米,由江门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发起共建。
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将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省、市重大需求,建设“双碳”产业园区,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探路“双碳”,江门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前景可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介绍,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且双方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前景良好,非常期待与江门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携手建设“双碳”实验室。
侨乡争先
为珠三角率先碳达峰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9月、10月,国家印发意见和方案,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10月29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我省将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的低碳发展路线图,推动珠三角城市率先碳达峰。
实验室是国家、省部署建设的重大科创载体,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7年底起,广东启动建设了三批共10家省实验室,对提升我省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筹建各种形式的“双碳”实验室,发展“双碳”技术、抢占“双碳”产业风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双碳”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意义。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将“科技引领”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首,要求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加快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积极争取“双碳”省实验室在江门布局。
“双碳”之路,侨都争先。“江门建设‘双碳’实验室,将有效地集聚‘双碳’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夯实建设‘双碳’省实验室基础,抢占‘双碳’战略先机,为江门乃至广东省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撑。”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广东省八大战略性产业核心发展城市。为进一步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江门建设“双碳”实验室,将促进侨乡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省实验室是汇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上述负责人介绍,江门客观存在抢占“双碳”技术高地的迫切需求,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有利于该市引育更多海内外“双碳”关键领域的一流科研及产业化人才队伍,对江门推动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集聚优质科技项目成果、加快形成创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江门基础
“双碳”资源丰富助力绿色发展
走进ABB新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下称“ABB公司”),厂房屋顶上的8000平方米光伏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可别小看这些光伏电板,一年下来可以为ABB公司节约超110万度工业用电。”负责投资建设安装的广东大光明集团营业部经理钟文达说。
ABB公司的屋顶光伏工程,是江门积极推进“双碳”战略的一个缩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的“中国侨都”江门,区位优势明显、“双碳”基础扎实、侨创资源丰富,可为“双碳”提供足够的要素支撑,更可提供广阔空间。
“作为中国电力能源产业基地,江门在新能源、储能产业、生态固碳具有较好基础。”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台山核电站规划建设了6台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机组,一期两台单机容量175万千瓦的机组,为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江门在建和新建光伏项目30个,装机容量307.6万千瓦,规模持续扩大;江门森林面积42.92万公顷,森林蓄积2483.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14%,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巨大。
建设“双碳”实验室,江门还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作为技术支撑。其中,祖籍江门的“两院”院士34名,位居广东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祖籍江门的海外中青年科学家达6000多名;“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幅居全省第一。此外,江门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香港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5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创载体也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工业门类齐全,“双碳”产业化具备巨大的潜力。金属制品、食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造纸、建材、家电等传统产业规模较大,可为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及转化提供典型的案例和广阔空间。
江门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获取的清洁能源,能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缓解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信义环保特种玻璃(江门)有限公司、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均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江门工业园区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共89个,总装机容量超过255兆瓦。”
未来蓝图
重点布局两大“双碳”产业园区
高位推动、多方合力、扎实推进,围绕江门“双碳”实验室,一个科创特色鲜明、产业潜力巨大的双碳创新生态链正在侨乡大地逐渐成形。
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将以建设“双碳”省实验室为目标,从江门乃至广东的产业发展所需出发,围绕“双碳”战略路径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低碳技术等领域,汇聚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围绕低碳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创新,加快建设“双碳”产业园区,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江门市和广东省“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在技术研究领域,江门“双碳”实验室将围绕5大双碳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探索。“一是降低碳强度、提高碳效率的低碳科技,如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节能等;二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节能设备与材料、储能系统的零碳科技,如新型电池与储能系统,风光核等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江门“双碳”实验室还将围绕化工、纺织、造纸、化纤等高碳行业减污降碳需求,着力强化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过程智能调控、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等研究,推进零碳流程重塑;开展海洋蓝碳、森林绿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稳碳增汇技术攻关,建立生态碳储量核算、碳汇能力提升潜力评估等方法;聚焦气候变化相关机制、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策略、环境安全政策与技术支持等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探索建立碳交易平台、交易机制以及数据分析与“双碳”模型设计。
依托“双碳”实验室的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成果产业化成果,江门还提前谋划产业园区,加快赋能产业发展,重点布局两大“双碳”产业园区。其中,江门将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双碳产业园),依托该市新能源电池、专用车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新能源整车、锂电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关联产业,规划打造两轴带、五组团,坚持产业发展绿色化,建设绿色园区与基础设施,推广园区零碳场景应用,打造高标准“双碳”园区。
“我们还将建设台山广海湾园区(双碳产业园),以台山核电、国能台电等为龙头,以核能供热、供气、制氢、海水淡化等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江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市将促进“双碳”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联动、实现“自我造血”打下坚实基础。
■数读
祖籍江门的“两院”院士34名,排名全省第一,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祖籍江门的海外中青年科学家达6000多名。
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是中国唯一的中微子实验项目,是中科院在广东部署建设的5个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
2021年,江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2100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幅超过50%,居全省第一。
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汇聚了优美科、芳源、科恒、道氏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
“十三五”期间,江门光伏应用规模持续扩大,装机容量从2015年7.54万千瓦,上升到2020年48.2万千瓦,年均增速40.66%。
新会区被国家纳入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预计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总投资约8亿元。
■焦点
多个“双碳”合作项目签约落户江门
除了江门“双碳”实验室,当天同步揭牌的还有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等。此外,江门市人民政府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签约……
随着上述一系列高端科研合作项目的落地,江门将在“双碳”领域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尤其是江门“双碳”实验室将立足于高定位、高起点,围绕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探索,充分整合各方创新要素,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研支撑。
其中,作为江门“双碳”实验室的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与江门渊源深厚,朱经武校长、陈繁昌校长、校董会李国能副主席、叶玉如副校长等四位校领导均为江门籍。香港科技大学在新型储能电池、新型有机太阳能、智慧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与碳交易等“双碳”领域科研优势突出、技术国际领先,技术产业化能力强,曾孕育了大疆创新、云洲智能等知名创新型企业,可为江门乃至广东抢占“双碳”技术高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正在建设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是全球第一个以‘零碳’为目标的校园,采用了大量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其中不少关键技术均来自该校自有研发团队。”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校所有碳中和技术,都会首先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校园进行应用和验证。
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国家能源集团等合作方,也将依托各自丰富的创新资源,深度参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建有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涉及煤炭清洁高效开采利用、风光水火一体发电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实力,有望助推江门“双碳”实验室加快建设。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则在氢能、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研究与利用、低碳发电与动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园区、5G通信网络整体节能降碳创新技术、分布式光伏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同样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撰文:董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