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园区在推动江门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深谋远虑、统筹全局,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江门推进对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一项重要抓手。
积跬步以至千里。近年来,江门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如今,江门省级产业园已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6”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0.8%,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6.7%。
今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江门寄予厚望: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标注为布局城市,其中更是有8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这背后的考量,是江门扎实的工业基础,而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加持下,江门志在成为大湾区以及粤西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
日前,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当前,大型产业集聚区已绘就北、东、南三大组团发展蓝图,将以全新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形成优势聚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日,2021年广东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江门鹤山举行,我市将在会上以“加快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为主题作经验发言。扬帆湾区风正劲,勇立潮头踏浪行,且看江门如何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抢抓机遇
三大组团吹响“再造”号角
江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优势明显的土地承载力,为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蔡勇如是说。
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更是与江门的“先天优势”不谋而合,此举将促进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在“一核一带一区”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平衡发展。
而在此背后,江门的实力与潜力,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非常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产业,成就大梦想、大发展。
“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将带动江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庆昌表示,江门大力谋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将改变以往小园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利于塑造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象。
东风已至,五邑大地吹响了新起点、新征程的嘹亮号角。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再造”之核心,即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东、南三大组团,旨在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他优势特色产业。
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充分发挥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作用,如今已吸引17个欧洲国家的131个欧资项目落户,累计投资超150亿美元;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近年来从深圳引进了德昌电机、麦克韦尔等一批优质制造业项目;南组团主攻江港澳合作,目前已建成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澳葡青年创业园、澳葡贸易产品交易平台等加快建设……
当前,江门正加快编制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交通、管网、能源、环保等系列专项规划,力求形成系统完整的规划体系,有效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组团发展,是一个资源整合再分配的过程,能推动江门产业资源以及有关配置向集聚区流动,进一步提升各产业协同带动能力,进而辐射周边。”蔡勇说。
培育特色
加快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走进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蓬江产业园”),一条条柏油路宽敞笔直、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处处展现着发展活力,曾经的荒地,如今凭借着健康食品产业,已跃升成为广东省首批19个特色产业园之一。目前,该园区健康食品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已落户的特色食品企业包括康师傅、天地壹号、香飘飘,以及上下游产业企业华电、秉信、和康、卓盛、奥瑞金等。
特色产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对于聚集创新资源、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蓬江产业园作为蓬江区乃至江门的“发展引擎”之一,其专注健康食品产业打出“一片天”的实例,正是我市聚焦产业,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全省制造业版图中,“江门制造”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与广州、深圳、佛山三座制造业强市一起,被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列为布局城市,全部“中标”。江门迎来“工业振兴”新里程的同时,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抓实体经济、抓制造业发展,必须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平台作为支撑。”五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坚认为,只有将工业园区、产业平台做强做大,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制造业项目集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动集聚区建设尽快上规模、见成效,并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江门围绕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重点打造的14条产业链,聚焦新能源电池、安全应急、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领域,在先行启动区加快谋划一批特色产业园,今年底将完成8个特色产业园规划布局方案。“接下来,江门将全力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园,以点带面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革新理念
构建园区发展“江门模式”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不仅体现在规划布局上,更体现在运营管理上。
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要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化工园区等开发建设经验,推动“四个再造”,即推动组织架构优化再造、开发模式优化再造、运营管理优化再造和产城功能优化再造。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高标准顶层设计引领下的‘中新合作’,在这里成为一种开发典范,其不断升级的园区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苏州市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徐天舒认为,江门可从苏州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张规划图纸管到底、政府服务型“亲商”理念、打造“精简、统一、效能”行政机构、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模式等经验中积极探索。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借鉴他山之石革新江门园区发展理念,探索“江门模式”,正是江门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再造”逻辑。
今年4月,江门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搭建指挥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目前,江门正在加快研究确定集聚区管理架构,以“领导小组+管委会+开发公司”模式为统领,全市一盘棋强力推进集聚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
而在“引进来”方面,当前我市正着力完善项目“招、落、投、服”全链条工作管理机制,对项目实行从洽谈到落地、从建设到竣工、从投产到达产或退出全流程闭环管理,着力招大商、招好商。同时,组建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并正加快成立专门的招商促进机构,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引进优质项目。
此外,在园区“输血”模式中,我市通过着力建立园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金融对园区建设的支撑。例如积极引导银行贷款投放方向,全市制造业及园区建设贷款余额超过1300亿元;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今年我市有56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列入省专项债清单,资金需求355亿元,占列入省清单项目的近一半。
当前,江门正举全市之力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六大工程”,而作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被全市上下寄予了满满期待。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江门制造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将愈加显著,广深等地区的产业将加速向江门辐射和落地。”对于当下正大力推进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江门,任庆昌充满期待。(文/图皇智尧陈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