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续写新华章。12月24日—25日,中国共产党阳江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是阳江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会上,一份凝结了全市人民智慧的党代会报告,为阳江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未来5年,阳江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水平、城乡协调高标准、人民生活高品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社会治理高效能,到2035年,阳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阳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全面落实“123+N”工作安排,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阳江更大贡献。
打造三大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阳江紧紧围绕省委赋予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两个定位”战略要求,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把握阳江发展的时与势,走好体现时代特征、广东特色、阳江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征程中展现阳江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
阳江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时与势。从阳江自身发展实际看,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阳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发展后劲更加充沛,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看,阳江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在全省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省委赋予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两个定位”,对阳江发展赋予重托与厚望。
把握大局大势,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蓝图。阳江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阳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全面落实“123+N”工作安排,深化落实“两个定位”,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把阳江打造成沿海经济带西翼的重要发展极。
其中,“1”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2”是深化落实省委赋予阳江的“两个定位”,这是阳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3”是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这是阳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N”是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包括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文化名城、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法治阳江和平安阳江建设等十个方面。
“123+N”工作安排,是推动阳江落实“两个定位”战略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任务书和动员令,将激励全市人民进一步焕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壮志豪情,凝聚起新征程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奋力创造新的业绩。
加强组织建设
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办好阳江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阳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对党绝对忠诚成为阳江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格,成为阳江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紧扣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一体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落实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首关,构建科学有效的识人用人机制,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市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实施“培苗强基”计划,营造齐心协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党管人才,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营造正气充盈、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坚持政治巡察,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保护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现代生产体系
坚持创新引领,瞄准高端高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三大体系”之一是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协同、链条完整的现代生产体系。阳江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高端高新为目标,优化提升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向现代化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第一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坚持科技兴农,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渔业、种植业、畜牧业,建设闸坡世界级综合性中心渔港,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推进“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在二、三产业领域,发挥临海优势,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发展以海陵岛为牵引的全域旅游,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推动内需外贸协同发展。
阳江将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打造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港四中心”,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球重要的风电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2026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实施工业振兴行动,打造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百亿优势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集群之一、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世界刀剪之都、全球领先的大食品产业集群。
阳江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打造投资兴业的新高地。主动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利用“湾+带”协同联动作用,探索“湾区总部+阳江基地”“湾区研发+阳江制造”“湾区孵化+阳江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强交通、产业、创新、平台、规则、民生等领域对接,让阳江成为“双区”“两个合作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深化珠海对口交流合作共建,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是第一动力。阳江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承载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中心、众创空间等载体,搭建企业共性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幸福生活体系
完善配套服务,推动共同富裕
阳江建设“三大体系”之二是打造共建共享、服务优质、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体系。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推动共同富裕,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平安文明、生活宜居等城市功能,推动高水平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阳江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的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精品工程,构建“碧海拥城、清江串城、绿湖嵌城”的滨海城市风貌。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古树名木,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有序、更安全。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核心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直达大湾区、半小时可达各县(市、区)。高起点完善阳江港规划,推动港航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建设亿吨大港。推进广湛高铁阳江段建设,谋划“深珠江阳通道”,规划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有序有力推进阳江机场建设,实施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阳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等项目,构建“六纵六横”城市快速网络。建设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风貌,保护开发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发展特色民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留住乡愁记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万企兴万村”,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打造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保护革命遗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大对阳江特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推动“南海I号”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漆艺、风筝、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书画、诗词、楹联等传统文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打造生活美好的幸福家园。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深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增加优质公办学位的供给,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加快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三期建设。推进健康阳江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阳江。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全面营造更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阳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诉求“分级负责”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绿色生态体系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城市
阳江生态环境良好,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已经成为阳江最美的风景。阳江打造的“三大体系”之三就是打造环境优美、低碳循环、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体系。将生态作为“三大体系”之一,体现了阳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阳江将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瞄准“双碳”目标,巩固生态优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活,让山海兼优的自然风光与城市生态空间相生相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城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开展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抓好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治理,构建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让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景象常在。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风电、核电、抽水蓄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优势,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绿色生态成为发展的亮丽底色。
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统筹空间布局,建立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排污许可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和科技支撑。
链接
5年来的发展成就
规上工业增加值
预计年均增长12%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实现突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壮大,累计建成电力能源装机容量达1500万千瓦。合金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等品牌打响。滨海旅游发展迅猛,年均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建成海上风电、合金材料省实验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60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数字乡村等30项国家和省的试点成果明显,镇街党校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阳江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珠海对口交流合作共建成效明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释放新动能。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标。
江湛铁路开通运营,广湛高铁阳江段全线动工,沈海高速阳江段改扩建工程、海陵岛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高速路网密度居粤西首位,阳江港年吞吐量突破3300万吨,初步建成1小时直达大湾区、半小时可达各县(市、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市3.6万户、7.5万名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成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3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深海网箱养殖年产值超1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高质量完成自然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
民生事业明显进步、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财政支出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7万个,首家本科院校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正式招生。
阳江市人民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恢复生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平安阳江、法治阳江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收到实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连续五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质量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实施“引苗”“墩苗”“育苗”“三个一百”计划,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撰文:张俊李孔青陈瑞锋梁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