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将至,广州市黄埔区骏鸿花园小区的居民提前收到一份新年礼物——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水压不足、水质差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经黄埔区政府批准同意的老化水管改造工作2021年9月开始施工,确保2022年春节前完工。
自2017年开展“阳光预审”以来,这样的故事正在黄埔区各个街镇发生。人大代表是群众的“知心人”,通过“阳光预审”的赋能,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全区的“关键小事”,让基层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今年,黄埔区在广州各区首创“全过程”预算审查监督,在计划草案和预算草案预先审查工作中增设集中解读环节。“阳光预审”不仅促进了计划和预算编制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更成为一只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手”,探索和丰富了人大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实践路径。
看得懂把好关
打通人民民主审查监督全过程
今年,黄埔区政协副主席、区财政局局长梁玉军多了个“新任务”:要帮助每一位人大代表看懂2022年预算草案。
每年初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往往议程多、日程满,部分代表对计划草案和预算草案可能存在“看不懂”“审不上”等问题。
如何推动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全参与”?今年黄埔区在计划草案和预算草案预先审查工作中增设集中解读环节,向本区全体人大代表进行集中解读,充分保障本区全体人大代表对计划和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财政预算专业性比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梁玉军说,财政资金用之于民,关乎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财政部门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做解读,就是告诉群众政府的“钱袋子”怎么花、花到哪,将帮助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我们逐步把预算审查监督从少数人大代表参与,拓展到全部人大代表都能看得懂、审得上。”黄埔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唐平说。
预先审查工作是对计划和预算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口径、全过程审查监督的一环。总体来看,黄埔区在每一年年底或下一年年初计划草案和预算草案编制过程中,选取若干个老百姓关注度高的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和部门预算草案或专项资金预算开展预先审查;年中,各工委对当年度重点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或专项资金上半年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事后,将选定接受预先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纳入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及财政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此外,黄埔区还在广州率先将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该系统整合了2015—2020年全区总预算和部门预算以及专项监督的数据,通过大数据间的整合对比、统计分析,使原来“尘封”“散落”的数据重新被“激活”,对综合分析区域财政状况及经济发展态势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有效弥补人大在预算监督方面的专业数据不足,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用数字说话”的能力。
不让审查监督走过场,人大代表审查监督不仅审查项目预算,也审查项目的成效,形成了人大监督、财政绩效监督、审计监督的合力。
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红怡介绍,近几年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全过程”预算审查监督实践中,提出了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得到区相关部门一一回应及充分采纳。这种以点带面的监督审查方式,不仅促进了相关部门编制计划和预算更加科学精准、财政资金投入更贴近民生,也使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全参与办实事
积极“补位”解决“急难愁盼”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了解千家万户事。对此,黄埔区正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对于骏鸿花园小区的居民来说,供水一直是件“堵心事”。骏鸿花园小区建设时间早,供水管网存在腐蚀、老化现象,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用水已有近10年。根据现行文件规定,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更换水管、纳入供水服务到终端的项目仅限于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而骏鸿花园小区住户多是收入较低的退休职工,小区所谓的“物业管理”除了看守小区大门外没有其他实质性物业管理行为,难以筹资维修更换水管。
如何破解?2020年底,黄埔区人大文冲街工委“阳光预审”会前组织代表来到社区接访群众、实地察看了解民情,针对困扰骏鸿花园小区居民的用水问题,邀请发改、财政和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阳光预审”会,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将骏鸿花园小区纳入市供水服务到终端项目,由区财政、市自来水公司出资,对小区用户用水设施实施改造。
“水的问题困扰我们好多年了,装了净水器滤芯一两个星期就要更换。”居住在骏鸿花园小区的孔先生说,“人大代表为解决小区水质差的事情来过好多次,终于有了盼头!”
打开黄埔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从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到各部门反馈情况、最终办理结果都可一一查到。
“‘阳光预审’给人大代表把自己收集的民意民情落到实处,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了一个好平台。”文冲街人大代表曲英表示,此举破解了街道看见了却能力有限、部门有能力却看不见的难题,“阳光预审”将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所盼原原本本带到“预审”会上,向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反映,并推动问题解决。
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文冲街。从2017年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在永和街探索开展“阳光预审”试点之后,这一模式已陆续推广至大沙街、联和街、龙湖街、文冲街、云埔街、鱼珠街、长岭街人大工委。
黄埔区正通过发挥区人大常委会的“枢纽”作用、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发挥街道人大工委的“前沿”作用,让人大代表当好民意的“代言人”、政府工作的“宣传员”。
民生事全覆盖
让预算支出少花钱多办事
“面对人大代表做计划草案解读,要求我们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今年接到“新任务”的还有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他负责在会议上集中解读2022年计划草案。杨元师说,不少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和企业,除了关注区内大事,也格外关注民生微项目,所以每一个项目他们都做好准备,回答代表们的疑问。
群众事,无小事。自2016年起,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每年都会选取老百姓关注度高的教育、文体设施、公共卫生、河涌整治等方面的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以及选定区属部门预算或专项资金预算开展重点审查。
至今,黄埔区人大共对19个政府投资民生项目、50个部门预算草案和5个专项资金预算进行了重点审查。今年重点审查的范围涵盖道路、安置房、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个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住房建设、科技等10个部门预算草案,以及1个重点政策领域财政投入情况,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实现了对民生项目预算审查监督的“全覆盖”。
“在审查的过程中,我们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作用,让民生项目的安排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唐平说,比如2017年组织“长岭居北师大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阳光预审,就有人大代表前瞻性提出幼儿园缺乏孩子室外活动场地和运动场所,园门口缺少方便家长接送幼儿的“港湾式”临时停车场等意见,指导了该项目的二期建设。
群众最清楚群众事,通过人大代表取智于民,不仅提高了部分项目的使用率,也起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例如,2019年开展的“原黄埔片区道路红线外地块城市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监督中提出“项目建设范围与其他建设项目有重叠的地方,建议核实各自的建设内容,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财政资金”等建议意见。项目主管部门采纳了这些意见,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项目使用透水材料铺装面积大幅增加,石材铺装面积大幅减少,项目投资也比原计划减少。
“区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保障,有限的资金用到什么地方去,要分轻重缓急。在人大的审查监督下,我们每年7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都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梁玉军说。
近年来,黄埔区在民生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十三五”期间,黄埔区教育支出增长67%,新增幼儿园55所、新增学位2万多个,新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学位4万多个;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8.8%,新建多家三级医院,新增床位4000多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黄埔区也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撰文:傅鹏 张成 周翼 范敏玲 曾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