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忙,年丰收。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期,梅州田间地头呈现出“人勤春来早”的繁忙景象。从备战春耕中,可以感受到梅州乡村振兴的暖暖春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梅州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农业产业化的春天到来。
开启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并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梅州正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五大振兴”的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稳中求进,久久为功,积小成为大成,努力争创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推进梅州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为广东迈进全国乡村振兴第一方阵作出梅州贡献。
巩固脱贫成果
去年前三季度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今年春节期间,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又迎来了一批休闲娱乐的市民。本真·山村书屋、里斯的家自然教育民宿、深丘咖啡馆等成为不少市民游客出游的热门选择。
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扎实推进下,凭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落后偏远的小山村正朝着美丽乡村蝶变。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依托秀美的山水以及蓬勃发展的民宿产业,一些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经济效益翻倍,生活越来越好。”筀竹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说,越来越多的人气造就了美丽经济,跟原来清清冷冷的样子截然不同。展望未来,李小龙信心满满。
筀竹村的蝶变,是梅州乡村化茧成蝶的一个缩影。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梅州全面铺开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效能提升等各项工作,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局起步良好。
梅州要强,农业必须强。
近年来,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梅州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实现工资收入、土地收入双增,家庭经济和集体经济双赢,规模发展梅州柚、嘉应茶等优势产业。
截至去年底,梅州已建成1个国家级、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梅州柚居“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首。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有1342家企业,对接帮扶1783个村,覆盖率达87%,累计帮扶资金4.72亿元,受益低收入群众43万人,总体帮扶位居全省前列。
梅州要美,农村必须美。
近年来,梅州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349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建成新农村示范村,97%以上的村庄建成干净整洁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统筹做好拆旧复垦、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建设了一批客家特色乡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3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3条、特色名村4个。
梅州要富,农民必须富。
全市53180户145032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34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90元,比2016年增长302%。在“防贫网”和“巩固堤”的双重发力下,已有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梅州市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
扬帆起航再出发,策马扬鞭新征程。梅州将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牢牢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地区、脱贫人口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农业发展活力更加活跃,农村发展潜力更加彰显,为实现全市“十四五”工作目标开好头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顺利、首战告捷。
春耕备耕赶早
做好“菜篮子”“米袋子”等稳产保供工作
立春已过,各行各业开始复工复产,春耕备耕更是先人一步,吹响新一年乡村振兴的号角。
覆膜、挖沟清渠……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阳镇高塘村的俊丰园种植基地内,农户们纷纷走入田间,开始新一年春耕备耕作业。
“春节前已经整好田地,为接下来秧苗下田打好基础。苦瓜、茄子等蔬菜苗已种下,确保今年开年春耕顺利开展。”五华县俊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甘俊文说,该合作社是当地有名的“菜篮子”,种植蔬菜面积650亩,目前约75%的蔬菜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同时带动500多户村民参与蔬菜种植,村民实现平均月收入300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五华县俊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九批)。“这个荣誉对合作社和村民帮助很大,意味着基地更多的蔬菜将运往大湾区市场,不仅拓宽了销售市场,保障市民‘菜篮子’,村民也有更多收入。”甘俊文说,今年合作社还计划扩种100多亩的蔬菜面积,让参与种植的农户多赚点钱。
随着春耕时节到来,梅州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市供销社提前谋划,在农机、农资、农技等方面保供给,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据悉,2021年市供销社下属企业梅州天禾公司共开展40多场“春风行动”助农服务,累计培训1万多人次,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8万多亩,为农户提供了农技农资、金融保险等服务,销售化肥和有机肥等农资2.28万吨,销售农药541吨,在调控市场、平抑物价等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供销社专门制定了《2022年春节期间生活必需品和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方案》,目前全系统企业已储备米面粮油5000多吨,肉禽水产品等300多吨,各类农资1万吨以上。
“眼下是春耕备耕比较紧凑的时期,企业春节前已加强化肥调度和储备力度,确保春耕启动后农资货源充足,及时调运到基层经营网点、配送到田间地头。同时,由于今年农资价格行情波动大,根据市供销社部署,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过程中不领涨、不加价,尽量消除农资价格波动对种植户的影响。”广东天禾农资梅州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光说,在春耕备耕阶段,企业还组织春耕惠农服务活动,针对当地作物的种植和营养植保需求,强化技术服务指导。
新的一年到来,梅州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继续为村民谋划好日子。
在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安核心区,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仓库等地,详细了解大米等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和物流等各方面情况,倾听农业企业的需求和建议,协助企业做好标准化工作,助力企业跑好新年“第一棒”,保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长潭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我们共建相关实验室,以及基地、仓储、加工标准化的制定,包括协助我们进行标准化的工作。”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说,今年,企业会更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一块去努力。
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当前,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扬帆起航,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农户等纷纷忙碌起来,携手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探索振兴新路
引进“造血”产业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今后改革发展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坚持城乡统筹、内外兼修,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梅州篇章。
具体怎么干?目前梅州各级政府部门、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各企业等凝聚共识、深入探索,寻找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光伏电站建成后,太阳出来就赚钱,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丰顺县潭江镇枫坑村党支部书记李耿墩高兴地说,村上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运营后,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和帮困解难等,接下来还将建设二期光伏发电项目,让增加的收入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耕地面积少、产业基础薄弱的潭江镇来说,乡村要振兴,引入能为村集体经济持续“造血”的产业项目是关键。
目前,光伏发电成为该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潭江镇成立光伏发电项目工作组,开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摸排、与专业公司到每个村勘测、对项目收益进行测算等工作,最终确定了一批集体经济收入低的村先行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同时指导各村按规定程序和资金使用要求实施。”驻潭江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李云波说,目前,已安装光伏的村有三洲溪村、粉輋村、银溪村、枫坑村,正在建设光伏的村有降福村、然新村和凤坪村。
突出“领”的带动,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先行。
“根据当地国土空间、优势产业资源,各驻镇帮扶工作队正在研究制定五年一期的近、中、长期结对帮扶规划,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打通乡村振兴堵点,为全方位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基层实践指明方向、创造条件。”广梅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走实“兴”的路径,现代农业要做优做强。
“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高质量建设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梅州柚·大埔蜜柚正围绕‘三品一标’这个总体工作,积极引进西施柚、红宝石青柚等新品种,并逐步建立标准的生产体系,以梅州柚区域大品牌为引领,做大做强梅州柚·大埔蜜柚产业,助推梅州乡村振兴发展。”大埔蜜柚协会会长邓展华说,今年,紧抓RCEP协议实施机遇,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要争创广东梅州RCEP柚子国际采购交易(大埔中心),以此拓宽蜜柚销售渠道,大力提升蜜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市场议价能力,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共享“富”的成果,还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乡村留住人才。
3年前,90后梅州五华女孩李彩红从深圳幼教专业跨行转入家乡的家政行业,成为一名全职的母婴护理老师。“随着‘南粤家政’工程的发展,家政行业前景广阔,给了家乡留守妇女更多就业选择,既有稳定的收入,也能照顾家庭,托起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幸福生活梦。”李彩红说,目前“客家大嫂”品牌形象已成为梅州家政从业人员的底气所在,让当地越来越多妇女有了“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成就感。
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响彻梅州大地,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已然被激活,梅州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梅州乡村振兴“成绩单”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累计核定纳入帮扶“三类监测对象”共890户3328人,其中90%以上消除了返贫风险。
2021年,梅州对脱贫攻坚时期建成的10238个项目进行完善提升,保障项目持续发挥效益,惠及脱贫群众5.3万多人次。
统筹行业部门力量,对照各自职责分类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政策,2021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8.6亿元,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实施帮扶项目2336个。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42家民企结对帮扶110个镇(街)1783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72亿,惠及农村群众43万人。
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梅州市202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计募集认捐资金10.43亿元,其中到账5.51亿元。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累计筹集乡村振兴帮扶资金28.69亿元,已投入使用21.3亿元,“九大攻坚”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其中,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率先取得突破,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完成集中供水覆盖人口51万人,占总任务的93%。(●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童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