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径南镇推进“十村联动”示范项目建设 打造乡村精品文旅线路

时间:2022-02-23 08:50:40来源:南方日报

虎年春节还没过完,梅州兴宁径南镇党委副书记赖海桂就已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2021年12月28日,新洲村道路建设,沿路一名农户的养猪场亟待拆迁。当时,猪肉市场价偏低,猪普遍卖不出去。项目建设迫在眉睫,赖海桂只好自己联系屠宰场,在两天的时间内卖掉100多头猪。

2021年11月,径南镇“十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双梧村、东升村、官亭村、圩下村、胪声村、新洲村、径南社区、黄坑村、章印村、浊水村10个村(居)被串联成线,覆盖1.5万名群众。

交通道路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农居风貌管控……赖海桂与径南镇干部群众铆足力气、快马加鞭地投入到建设之中。

串珠成链

打造乡村精品文旅线路

在新洲村茶叶种植户戴勇印象中,以往,径南镇的茶叶的种植很分散。从2016年开始种植茶叶,他的基地规模达到280多亩,周边也陆续有农户在种植。

他们加入了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但却是各村“各自为阵”。“至于销售,更多也是依靠个人微信朋友圈以及线下实体店。”戴勇说。

为了打破这种弊端,径南镇采取“串珠成链”的做法。

赖海桂说,“十村联动”,突出一个“联”字。径南镇作为生态特色镇,生态环境优越,农业特色产业及茶叶加工、酿酒加工等都有着一定的基础。据他介绍,全镇共种植茶叶2.1万亩,一年产值可达4亿元;共种植高山李果等多种水果面积2万多亩。

“之前,我们已经将各村的茶叶、李果合作社融合起来,形成镇一级的合作社。”赖海桂表示,“十村联动”项目的规划,以特色村、产业村为纽带,将沿线村串联发展,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沿线乡村紧密结合。

具体而言,“十村联动”就是要培育晨露茶文化产业园、富荣果文化产业园、明珠酒文化产业园。

在广东省乡村振兴驻径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撰写的《兴宁市径南镇乡村振兴规划》中,记者注意到,径南镇产业结构单一、三产比例失衡,其中李果、茶叶等种植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但未形成品牌优势;商业及旅游业较少,发展较为落后。

据赖海桂介绍,径南镇要培育果、茶、康养文旅、酒等四个产业,通过打造产业园及AAA级旅游区,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

其中文旅产业方面,“十村联动”项目依托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文物古迹,规划创建月形山乡村旅游区、珍珠红酒城、宝山寨旅游区、云山谷旅游区等4个AAA级旅游景区为主的旅游产业园。

“相信产业园建成之后,人流、客流会逐渐增多,茶叶的销量也会增加。”谈到“十村联动”建设后的情形,戴勇难掩激动。

党建引领

示范带动效果凸显

68岁的新洲村村民何裕光仍记得,在“十村联动”项目建设之前,家门口没有路灯,水泥道路很狭窄,“晚上都不敢出门。”如今,村庄的转变令他笑逐颜开。

据赖海桂介绍,新洲村是“十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发生“山乡巨变”的村。

在新洲村与胪声村的交会路口,赖海桂向记者介绍这条“由白转黑”的进村道路,“不久前这条路还是宽4.5米的水泥路,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升级改造,全长3.1公里的村道全部扩宽至6米,并完成沥青铺设和沿路绿化工作。”

赖海桂说,接下来,村口处还将设计放置独具客家元素的村牌,沿路将设置120米的宣传长廊。

沿着进村的道路,记者注意到眼前统一白墙黑瓦的老屋以及路旁新设的仿木护栏、新种的花草。再往深处走,一个可供休憩的露天台让人眼前一亮。

“在农房风貌提升中,我们对有保留价值、群众切实需要的老房子统一提升外立面,同时打造小菜园、小果园等‘四小园’。”赖海桂说,对于村内特殊的环境,工作人员会请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而这个露天台底下曾是废旧的猪栏,如今也成为了崭新的停车场。

随着项目的推进,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新洲村党支部书记蓝志群的切身体会。

蓝志群坦言,从“十村联动”项目启动建设后,当地干部与施工队,工作时间基本是“白+黑”“5+2”。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新洲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广场建设,“那天天气很冷,我们工作到夜里12点才回家休息。”

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担当,也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

“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召开了党员大会,统一思想,让他们按照规划向村民解释、宣传。”赖海桂介绍,新洲村在家的31个党员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党员居住地为重点,负责监督周边的环境卫生等;此外,还会定期组织党员进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以及党员志愿活动。

“大部分群众十分支持。”赖海桂举例说,在建设停车场的过程中,何裕光无偿捐献闲置的40多方米土地。

对于“十村联动”而言,新洲村是先行点,也是示范点。赖海桂希望新洲村能成为其他村的榜样,可以带动学,也希望径南镇“十村联动”能成为梅州市的示范点。

全面推进

快三产融合激发振兴活力

赖海桂告诉记者,目前,“十村联动”项目启动了新洲村和胪声村的节点打造,而其他8个村也没闲着,各村统筹谋划山、水、田、房、路,在人居环境提升与村容村貌建设方面先动起来;此外,各村围绕产业振兴,积极探索新方向。

在双梧村,“茶果飘香醉美径南”大牌子旁边将规划建设旅游驿站;在东升村,原本已拥有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基础的月形山旅游区,不断丰富游乐设备……

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

村民杜苑峰没有想到,身为土生土长的种植户,经过培训获得农村乡土专家称号,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

与他同样经历的,径南镇共有20人左右,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这个51.5方公里的镇子的发展需求。

如同其他落后山区,径南镇的人口流失十分严重,“全镇户籍人口3.4万左右,常住人口仅有8000多人。”谈到径南镇的人才振兴问题,赖海桂陷入深思。

在他的脑海中,“十村联动”项目建设,产业方面必须做大做强,要搭建台,“让群众可以在家门口赚大钱”。

而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是往高端化发展,技术需要得到突破,这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才资源支撑。

赖海桂介绍,目前径南镇的产业仍比较低端,“例如茶叶,只是进行初级的加工,也没有打造出品牌”。

为了破除这一难题,赖海桂的设想是“两条腿走路”。

“一是通过产业园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二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育。”赖海桂介绍,从2016年开始,径南镇对农民进行培训,2020年和去年分别培育了一批农村乡土专家,“这些乡土专家对以后的产业发展还是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的”。

径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陈晓华表示,工作队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以茶叶产业为突破口,提质提量,让企业、农户能增收增产;打造“广东一号茶叶”品牌,通过产业带动整个径南镇的乡村振兴。(●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通讯员刘海阳)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