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队”传承“雷锋精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石丹丹
高考时爱心送考、春运时热心相助,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日常生活中定时接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兰州的街头总能看到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通过滚滚车轮传遍大街小巷。
“我已经到医院门口了,你们出来就能看到。”兰州出租集团雷锋车队奔马分队司机郭小勇像往常一样,提前10分钟来到甘肃省人民医院门口,等待前来就医的杨某乘车。
杨某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每周要定期前往医院做透析,生病导致他高位截肢,出行要坐轮椅,打车很不方便。
2018年8月的一个雨天,郭小勇在医院门口碰到焦急打车的杨某家属,了解情况后,郭小勇递上一张名片:“再有用车的需要,你只管打电话给我,我免费接送你们去医院。”
就这样,一个偶然让杨某实现了从“人等车”到“车等人”的转变。接送1年多以后,雷锋车队66名队员以轮班的方式加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每周一、三、五中午12时准时接杨某去医院,结束治疗后再送回家,这场爱心接力已经持续了3年多。
在雷锋车队,这样的司机比比皆是。
“我画了一幅雷锋的画送给刘叔叔,他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当代的‘雷锋叔叔’。”小姑娘口中的刘叔叔是雷锋车队百川分队的司机刘荣刚。
兰州市二十二中的李同学发生意外导致左脚骨骨折,因为坐着轮椅,上下学又是高峰时段,每次打车都很困难。刘荣刚知道了这件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住安宁区的李同学,每天接送她上下学。
扶小姑娘上车、收起轮椅放到后备箱、开车出发,一路驶过黄河大桥、北滨河路,到李同学家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这样的接送持续了近40天,直到小姑娘完全恢复健康。
“收到这幅画时我很惊讶,也很惊喜。遇到别人有困难就帮一把,是我作为雷锋车队的一员、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刘荣刚说。
刘荣刚的同事告诉记者,他原本每天7:40要送妻子上班,但因为李同学的情况,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妻子打车上班,自己送李同学上学,而且分文不取。当被问到免费接送会不会影响收入时,刘荣刚很厚道地笑了,“多跑几趟就挣回来了,不差这一点儿。”
同样“不差这一点儿”的还有2017年加入雷锋车队的谢柏锁。
“只要有需要,我都愿意帮忙,挣钱的事儿不差这一点儿。”加入雷锋车队以来,谢柏锁参与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我投入时间最多的是雷锋车队4支分队的失物招领工作。”谢柏锁介绍说,仅2021年,他就在甘肃交通广播平台上发布了141条失物招领通知,包括手机、钥匙、身份证等物品。
“有一次,一位乘客将自己的包落在出租车上,通过在广播平台发布消息、进行核实,最终将包送还到了乘客手中。”谢柏锁说。
在雷锋车队,每天都发生着“顺手帮一把”的小事儿。做好事一天两天、一件两件不难,天天做、年年做就不容易了,但不容易不代表没人坚持。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雷锋车队的副队长,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和我的团队一起将这份‘车轮上’的爱心传递下去。”雷锋车队威龙分队司机张霞云说。
从最初为地震灾区送去急需物资,到接送尿毒症患者就医治疗,再到疫情期间送餐送饭,“这近十年间发生的每一幕感人瞬间我都记得,这些瞬间也一直激励着我将爱心传递下去。”张霞云说。
年复一年的爱心接力需要车队队员的坚持,也离不开队长苏彪的鼓励与支持。
“从爱心车队到雷锋车队,从13人到66人,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但我们坚持扶孤助残、送考助学、爱心募捐、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的初心未曾改变。”苏彪说,9年来,雷锋车队共参加社会爱心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5030余人次,出车3724车次,志愿服务总时长约81908.4小时;免费接送考生1680余人次,减免车费13692.9元;组织募捐爱心款338795元、捐助爱心物资价值约30万元……
“既然叫了雷锋车队这个名字,就应该传承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续写‘车轮上’的爱心故事。”苏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