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政协发挥优势为乡村治理献计出力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

时间:2022-03-31 11:08:31来源:广西日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年来,河池政协通过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围绕促进河池市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开展各项履职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入选首届全国杰出“委员工作室(站)”,是广西唯一入选的委员工作站。

以自治为抓手消化矛盾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移民安置点安置了两个村的群众,为了让村民和谐相处,该村协商议事室围绕当地邻里纠纷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时,引导群众建立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制度,并邀请村中有能力、有威望、懂法律、热衷于农村建设并有一定特长的“五老”“乡贤”“致富能手”“贤媳孝子”现身说法,积极发挥模范典型的引领作用,让村民自觉参与管理。

自治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础。河池是“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发源地,历经40多年实践,积累了村民自治的宝贵经验。河池政协顺势而为,传承基因,组织各县(区)政协和各界别委员到河池·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参观学,深入了解合寨村以及全国各地村民自治典型经验,提升履职素质。

在此基础上,河池政协充分利用协商议事室等台,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问题指导和服务群众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把基层治理的权力真正交给人民群众,进一步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

以法治为保障定纷止争

日,宜州区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在广西正营律师事务所揭牌成立,为群众搭建起一个普惠、公益的法律服务台。宜州区政协副主席韦泽经介绍,工作室将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充分吸纳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界委员参与其中,为基层群众解疑释惑,提供服务,在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会补位。

法治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河池政协积极引导市、县(区)政协委员中的律师、司法工作者成立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的委员,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通过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治理作用。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政协委员中的法律工作者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活动700余人次,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解决矛盾纠纷问题290件次,实施法律援助43件。同时还加强与司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商沟通,推荐153名市、县(区)委员担任执法部门特约监督员,围绕被监督单位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民主监督,通过参与案件庭审等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公正义,促进公正司法。

以德治为引领“春风化雨”

“天经地义人相亲,仁者爱人成至理。如今更需弘扬仁,为人做事明荣耻……”德治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有力支撑。河池市作为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有着“歌海”的盛誉,河池政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以乡村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为感化,组织创编以“德治”为主要内容的山歌,并由文化艺术界委员牵头深入乡村,通过组织山歌擂台赛、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领风气、凝聚人心。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党史学教育,河池政协还组织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界别委员开展“联站到家进室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围绕“乡村美”“产业旺”“治理优”目标,助力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截至目前,全市政协23个界别共对应联系19个乡镇,11个县(区)政协各界别共联系139个乡镇,收集意见建议1400多条,帮助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70余件,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引导村民群众崇德向善,推进移风易俗,汇聚乡风文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本报记者周珂通讯员陈海洋黄岸锋)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