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3月31日,广西已全面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广西通过对28.04万个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图斑宜耕性调查评价及成果核查,形成了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成果,为科学合理布局耕地开发、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用途管制等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为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组织14个市级自然资源部门、111个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和45家技术单位开展该项工作,历时7个月,完成了28.04万个图斑宜耕性评价和3.64万个图斑外业调查。同时,还将国家下发图斑与已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工作进行套叠比对。在成果核查阶段,广西组织核查单位30多名技术人员,2个月内完成了三轮近15万个图斑核查。
为提高调查评价工作效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核查单位自主研发外业调查平台和质量检查工具用于辅助检查。为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自治区级核查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对照遥感影像及实地调查照片,逐个核查评价图斑指标属性、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成果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介绍,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是适应耕地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成果的运用,将为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建立严密屏障,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全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唐广生通讯员/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