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台自助机,不用一分钟就办好了养老金资格认证,实在太方便了!”在恩城街道石联村党群服务中心,81岁的冯炎光对“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以下简称,“粤智助”)赞不绝口,直呼它为“神器”。目前,恩平已实现“村村通政务,人人得实惠”,有效打通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来了位“新兵”送上抗疫“及时雨”
今年2月底,恩平市东成镇下绵湖村党群服务中心来了一位“新兵”,这位“新兵”身份特殊,由省政府“直派”到该村服务基层群众。这位“新兵”很显眼——被安排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群众一进门就能看到;这位“新兵”又不太显眼——因为它实在太小了,只有半米左右高,体积也不超过1立方米。这位“新兵”就是“粤智助”,别看它“身板”小,本事却不小,上岗才一个多月,就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台机器太好使了!”下绵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远锋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得力助手”,“它可以打印身份证、粤康码、行程卡、疫苗接种记录……即使没带身份证,照样可以办理业务,太智能了!”
如今,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都需要出示粤康码、行程卡,这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是个难题。有了“粤智助”后,老人们只需提供身份证,甚至“刷”一下脸,就可以轻松将粤康码和行程卡打印出来,带上这两张纸,老年人出门就可以“不求人”了。
不仅是粤康码和行程卡,就连打印区域核酸检测所需的“葵花码”,也不在话下。“就在3月21-23日开展分级分层区域核酸检测期间,‘粤智助’帮了我们不少忙,为基层抗疫立了大功!”下绵湖村委会委员胡君喜赞叹道。在“粤智助”“进驻”基层前,大型核酸检测中最费时的并不是核酸采样,而是生成“葵花码”。
“以前,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手机为老人录入身份信息,生成‘葵花码’后再截图、发到电脑,打印出来。如果老人自己没有电话号码,还要让他们的家人提供电话号码才能录入,这个过程最快都要三分钟。”胡君喜说。他告诉记者,“粤智助”打印“葵花码”的功能,简直就是“及时雨”,“老人们来到这里,出示身份证,点几下屏幕,‘葵花码’就打印出来了,平均只要40秒,效率大大提高”。
不断解锁新技能
群众办事更方便
今年81岁的冯炎光是恩城街道石联村委会石井塘村的村民,近日,他来到恩城街道石联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城乡居民养老金资格认证。“光叔,您来啦!”石联村委会委员郑剑锋熟络地跟冯炎光打招呼,并将他带到“粤智助”前。
“光叔,请提供您的身份证。”“光叔,请摘下口罩。”“光叔,请注视摄像头。”“光叔,您这次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已经成功办理,记得明年再过来。”……郑剑锋简短的几句话之后,光叔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就搞定了。
对于这样的效率,冯炎光一脸的不可思议。“光叔,这是我们这里新进驻的自助机,叫‘粤智助’,以后您查询养老金、打印身份证,都可以通过这台自助机办理,方便又快捷!”读懂了冯炎光脸上的微表情后,郑剑锋立马趁机推广这台“神器”。“那太好了,有了先进的设备,以后我们办事就方便多了!”冯炎光喜出望外,对“粤智助”的便民和高效竖起大拇指。
“以前老年人办理社保年审,多通过‘粤省事’,就刷脸认证来说,‘粤省事’不如‘粤智助’智能,需要老年人配合摇头或者眨眼等,站远了、站近了,或者光线稍微差一点,都有可能识别不成功。‘粤智助’就方便多了,人脸识别特别快。”郑剑锋介绍道,如今,很多跨领域的业务办理都支持通过“粤智助”来完成,现在,村民们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粤智助”将政府服务送到农村群众身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提升了基层的业务办理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
据了解,为方便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操作,“粤智助”还专门设有大字号、大图标、高对比度的“老人模式”,帮助老年人轻松跨过“数字鸿沟”。
目前,“粤智助”向群众提供办事和阅读两大类服务,办事类服务包括免费打印身份证复印件、出生医学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生育登记证明和结婚证等;查询社保医保明细、已缴纳的房屋契税和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等信息;办理低保补助、农机购置补贴、老年人优待证、老龄老人津贴和特困人员救助等共183项业务,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要。“‘粤智助’后续还会不断上线行政审批、公共和便民服务以及相关金融业务。新推出的服务都会在首页标注,方便群众和工作人员使用。政府也鼓励群众使用‘粤智助’。”提供“粤智助”安装服务的工程师吴皓深说。
恩平市政数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恩平将大力开展“粤智助”宣传推广和使用培训活动,让群众会用、常用“粤智助”,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恩平乡村振兴。
“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是恩平市今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实现“粤智助”村级全覆盖,是恩平市政数局精准对接民心所向、基层所盼,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便民工作。恩平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建设数字乡村也迈出了坚实一步。(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