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手语、拐杖……5月20日,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7楼的招聘展台前挤满了一群特殊的求职者,他们都是来参加2022年深圳市“就业助残”招聘会的残疾人。
当天,富士康、伟创力、科潮达、星巴克等80家用人单位携1340个就业岗位来到现场,双方互动氛围热烈,最终456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而这只是深圳2022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之一。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大主题,深圳市、区(含新区)残疾人联合会及市级各专门协会拟推出近130项活动,其中不少涉及残疾人专场招聘、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
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深圳市残联在中国残联和广东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鼎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除了于4月1日新修订出台并实施《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还逐步形成了“政策惠残”“大赛育残”“产业扶残”和“科技助残”等残疾人多元就业创业创新支持体系,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帮扶在深居住生活的残疾人走出家门、上岗就业、创业创新。
▶▷政策保障
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补贴标准提高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和权益保障至关重要。深圳将残疾人就业创业统筹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将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增收、创业创新”等列为民生重点,筑牢残疾人公共服务机制。
同时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提标、扩面”为主要手段,对已实施超过10年的深圳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大幅修订。
2022年4月1日,《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不仅服务对象和受惠对象范围均有所扩大,还探索多渠道扶持就业创业,补贴标准较此前普遍大幅提高。
比如,要求党政机关带头招用残疾人;对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和应聘残疾人都给予社保补贴及招用奖励或岗位补贴;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每超1名,奖励在原来基础上翻倍;对集中安置残疾人的就业单位予以奖励;补贴残疾人参与培训和奖励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等,为促进深圳残疾人就业构建起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
在疫情对部分企业运营造成影响、给残疾人带来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就对促进残疾人就业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以2022年深圳市“就业助残”招聘会为例,精选的80家用人单位涵盖IT互联网、生物医疗、酒店餐饮、房产物业、加工制造、咨询管理等多个行业领域,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吸收了数百名残疾员工,公司不仅提供平等机会和薪酬,更为其打造了无障碍工作环境,今年会招聘更多残疾人入职。”伟创力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说。
科潮达也连续11年主动招收、录用具备基础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并派出专业技术老员工手把手地教导、传授技艺,目前残疾员工占比高达60%以上,已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残疾人“技术骨干”。
“以前面向残疾人的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互联网+’的岗位因可以线上或居家办公,受到很多残疾人欢迎。”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促进部负责人陈锦周说,深圳还依托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启动网络招聘会,并尝试“直播带岗”等新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助力残疾人就业。
▶▷引导培育
建立多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营
除了就业,深圳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残疾人创业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办法》既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予以3万至5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在残疾人自强及助残项目大赛中的获奖项目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项目资助,还在办公场地上予以扶持,其中入驻各级残联主办的创业孵化平台可最多免租三年,租用其他经营场地的按每月最高2000元补贴等。
另一方面,连续两年,深圳残疾人专场招聘都不再只为劳资双方搭建平台,而是推出覆盖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交流、职业能力评估、政策咨询、推荐上岗等就业“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我大专读的计算机专业,现在想尝试创业,就来到现场请专业老师对我的创业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指导。”肢体残疾的陈先生表示,感受到政府多措并举引导和鼓励残疾人在新业态新模式上寻求机会。
然而创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场瞬息万变,创业者的思维、方法和技能都需要不断进步,深圳残联为此加强培育,建立多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营。
“对于广大有创业意愿及条件的残疾人,以讲座、沙龙等形式对他们开展创业意识培养、理念灌输等基础性培训,提高其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同时,开设诸如新媒体文案编辑等培训班,报名人数是传统培训班的3—4倍。”陈锦周说。
同时,深圳还连续举办“残健共融”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集聚众多社会助残力量,搭建残疾人创新创业技术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平台,现已成为覆盖深圳、辐射大湾区,享誉全国残联系统的残疾人创新创业品牌活动。
对于残疾人初创团队和有潜力的项目,建立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市级孵化基地以无障碍产业发展和非遗传承为主题,培育孵化了一批优秀的自强创业项目。
区级孵化基地则如龙华区IC爱创空间,链接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提升基地建设,以育才为本,开展了3D打印、创业规划、云客服和直播带货等培训,服务5000多人次;以科技为核,培育孵化了AI标注、3D打印和芯片研发等创业项目;以助残为宗旨,持续影响和带动全国各地3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并驱争先
鼓励自强者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身处先行示范区,深圳残联虽是残疾人的“娘家人”,竭力扶持其就业创业,但也严格遵守市场发展规律,不大包大揽,过度庇护。
“我们始终要求残疾人创业者勇于挑战,鼓励他们主动融入健全人的创业实践中去激烈角逐,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历练和打磨,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只有在竞争中求生存,才能收获顽强生命力;在危机中谋突破,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深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听力四级伤残的金志虎对此深有体会。他10岁失聪,却凭借惊人毅力,成为清华大学硕士、留学归国人才、高级工程师。2014年,金志虎在深圳就业,成了一名装备开发工程师,先后申请发明专利36件,其中1件PCT国际专利。2020年金志虎创办深圳金质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开启了“智能口罩”自主研发之路。
“‘公平对待,兼爱无差’是我在深圳的最深体会。”金志虎说,就业时,企业用人标准公平、统一,“把事做漂亮就会受到尊重”;创业时,残联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他们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了解情况后,积极帮我进行人才认定,鼓励我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在办公租金上予以补贴等。”金志虎说,其项目已荣获广东省“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企业组自强类银奖。
而在历届该项比赛中,深圳获奖项目总数居广东省前茅,越来越多残疾人在科技研发、“互联网+”、智能制造、影视特效、大数据和BIM建筑模型等领域崭露头角。
一些创新助残项目也复制推广至全国。比如,“喜憨儿洗车”已在全国建立了27个网点;“百胜天使餐厅”模式已在全国24个城市开设26家门店;自强创业明星邱浩海打造全国首个听障群体的垂直社交资讯分享平台“声活科技”,帮助广大听障者无障碍沟通,促进他们融入社会上岗就业。
对于这些富有核心竞争力和复制推广价值的创业标杆项目,深圳残联也大力支持其对外输出模式、技术和岗位,并积极链接全国各地助残组织和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带动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残障群体就业脱贫,带动当地残疾人创业成长,巩固全面小康成果。( 撰文: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