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在广东,一串串数字描绘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累计投入逾4400亿、建设职业院校625所、实现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近三年新增高职学位12.6万、十年来中高职输送769万毕业生等。如今,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天花板”不断抬升,职教毕业证含金量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职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偏远山村换新颜、省职教城(清远)正培养出更多能工巧匠、深圳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近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实地走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清远等地,了解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要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大省,近年来着力打造全国职教高地,持续增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累计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拔地而起”,既满足区域产业发展所需,又帮助企业站得稳、走出去,登上国际舞台,展示广东职业教育硬实力。
“学院聚焦服务佛山市泛家居万亿产业集群,依据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顺职院”)设计学院院长姚美康说,传统设计正向数字化设计转型,学院紧跟趋势,升级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服务当地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能力。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建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岭南建筑技术产教创新基地,助力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登上国际舞台,发出嘹亮声音,背后是广东职业教育十年发展积累而来的信心和底气。
在关于双排落地式脚手架使用方法的教学课堂上,广东建院教师张文新手把手教非洲赞比亚的学员们搭设和拆除流程等内容。“当地大多数员工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缺乏建筑人才。”张文新说。在赞比亚待了三年的他与学校教师团队一起“送教上门”,采取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当地开展架子工技能培训,培养数百名学员。
广东建院校长赵鹏飞认为,“走出去”办学,不仅为当地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助力实现民心相通。“我们将持续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校企协同境外办学模式,助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建立职教国际交流平台6个、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作为职教创新发展的“冲锋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攀登“世界之巅”。
“学校与龙头企业‘抱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5个国家建立了7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推动中国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介绍。
深圳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蔡茂洲说,深圳积极探索部省共建深圳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聚焦开放发展,向世界贡献了职教“深圳方案”,将继续推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成本科层次学校,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职教城加快技能人才培养输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面对我省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需要,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产教同频共振正在南粤大地上奏出时代强音。
“边看边学,才能真切了解到民宿发展需要什么。”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下称“广东科贸”)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走进清远米墅稻田野舍,实地学习乡村民宿运营管理、装配式移动建筑运用、园区规划设计、乡村振兴理念等。
去年初,广东科贸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米墅共建“米墅乡村民宿产业学院”,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乡村民宿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搭建学生实习就业平台,对接乡村民宿行业资源,培养一批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经营乡村的专业人才。
“乡村民宿的成功实践迅速转化为教学理论,一线资深从业者带着新理念、新技术为学生授课。”米墅乡村民宿产业学院院长苏海通说,近年来,民宿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针对这一情况,产业学院及时按需调整,打造乡村民宿人才培养范式,建立完善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随着无数资源涌入、万千人才汇聚,坐落于清远的省职教城正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校进驻省职教城后,人才培养的思路更清晰了。”广东科贸党委书记杜方敏说,学校不仅充分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利用当地资源,参与建设产业园、建立校企合作等,产教融合愈加深入。
目前,省职教城进驻高校已达10所,在校大学生约11万人,持续不断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省职教城的建设推动着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清远市副市长杨焕表示,省职教城并非是多所不同类型学校的简单聚合,而是通过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的集聚效应,进一步降低校企合作成本,吸引相关产业进驻,推进“教、科、产、城”融合发展,为清远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智力与动力。
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精准获取人才资源。
东莞市长安镇作为中国模具重镇,对模具人才有较高需求。为帮助培养行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合作。“公司带着先进的设备,将工程研发中心与模具制造中心放在学校,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彭小东说。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柏松表示,全市公办中职学校按照“一校一特色”原则,提升职业院校开设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进一步服务支撑“一镇一品一专业群”产业发展,目前已确立8个特色专业群,并有23个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东莞范本”。
科教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帮扶模式向“造血型”转变
在广东,高水平职业院校、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正辐射到更多薄弱地区。在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职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作用,依托我省产教优势,不断贡献职校的智慧和力量。
去年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地,今年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清新雅致的小公园。平定镇积田村这一位于茂名化州北部山区的偏远小山村迎来大变化。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轻”)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收入提高了,“颜值”提升了,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学校充分发挥学院‘双高校’、优质校的办学优势,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科教赋能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的帮扶模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介绍。
广轻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等合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针对粤川两省差异,因地制宜推进两校合理设置课程衔接、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专业每年招收40名藏族学生,持续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活动,促进甘孜职校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和成长。”卢坤建说。
将“输血型”帮扶转变为“造血型”帮扶模式,才能真正助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学生稳就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学生正通过职业教育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舞台,展现自己的技能风采。
“珊瑚鱼”作为一道“金牌菜”,将鱼肉做成珊瑚的形状,如树枝林立,既考验刀工,更考验厨师的耐心和细心,这是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2019级烹饪与健康系学生黄镇燊的拿手好菜。虽然仅是一名中职生,他却已先后获得烹饪省赛及市赛的金牌,还代表广东,站到了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
“能够就读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我深感荣幸,计划毕业后回乡从事美食行业,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黄镇燊说。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长吴浩宏介绍,学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借力“粤菜师傅”工程,开设“粤菜师傅班”,培养粤菜传承人,面向社会开展粤菜烹饪职业技能培训万余人次。
四川凉山州美姑县思源生态农庄内,彝族小伙海来普铁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执铲、翻炒、装盘……才小半会儿,几道热腾腾、香喷喷的菜便被端上桌。海来普铁是农庄的创始人,约三年前,到顺职院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班后毕业返乡,走出“舌尖上的致富路”。
这是顺职院成立的顺德厨师学院积极探索“一人学厨,全家脱贫”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学院聘请名厨、名师,高起点培训粤菜师傅,并面向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开展厨艺培训,落实对口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顺德厨师学院院长陈健介绍,截至目前,学院通过“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两种方式,已开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60期,近万人受益。(●南方日报记者陈理姚昱旸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