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承办乐游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暨乡村旅游电商大会、成功开展全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全区“党旗领航·乡村旅游嘉年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近年来,浦北县“旅游活县”战略发展成绩斐然,去年全县实现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消费分别增长19%、25%,今年端午节小长假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655万元。
如今,浦北县持续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盘活旅游资源,以“支部带实体、龙头带基地、能人带群众”的“三带”模式打造“党旗领航·乡村旅游”升级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1支部带实体抱团发展“一盘棋”
广西恢复跨省旅游后的端午节小长假,浦北县外地游客数量出现一定增长态势,石祖禅茶园等景区游人如织,乡村旅游迎来“小阳春”。
“由两新党组织——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文旅’融合合作社,鼓励群众用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大家抱团共同发展。”6月5日,浦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苏建源向记者介绍。
此前,部分村屯经过深入实施“美丽浦北·清洁乡村”建设活动,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村民以此为契机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旅游项目,但普遍还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现象,发展思路不清,效果不理想。
对此,该县在工作中坚持将支部建在旅游产业链上,以党建带动旅游业发展,实行从选点到建设再到营销、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大力发展支部带实体模式。推行党支部与合作社交叉任职、联建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乡村旅游发展互动双赢的格局。以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中心组建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横跨6个乡镇16个旅游村,覆盖人口5000多人,其在村级规划、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龙头带基地共建升级“不掉队”
“欢迎大家到我们村住特色民宿,吃特色粽子、农家菜肴,看五皇山的好风景!”6月4日,北通镇那新村村民符政琼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她将家里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公司,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全力支持家乡旅游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旅游村的闲置资源不懂如何利用,参与旅游经营、旅游商品生产、就业等文化旅游产业思路不清,闲置农房、闲置土地等到处可见。
发现了问题,就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浦北县采取“龙头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带动模式,大力发展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体验文化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生态旅游经济带。将村民各类资源量化折股纳入村民理事会或村民合作社,由村民理事会或村民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企业以固定分红或盈利分红的形式向村民、村集体分红,实现“农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浦北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投入资金3亿多元,与5个村联合开发五皇山野生连片古茶树群落,带动6000多人就业、953户脱贫户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1万元。
3能人带群众强强共赢“齐步走”
“我们将缝纫机、黑白电视和石磨等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留住乡土文化,还原乡愁记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在浦北县龙门镇林垌村委茅车坪村的建设中,该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员、“石祖工匠”建筑队负责人庞开钊信心满满。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该县出现景区景点“碎片化、零散化”开发,没有能人带领,许多文旅资源不能很好地统筹利用,导致村庄风貌整体提升效果不佳。
一事一议,一事一策。浦北县通过“党委联企、支部联村、党员联户”的模式,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红色乡土人才驿站”“乡贤能人返乡计划”,在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蓝本,积极引导党员能人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公司,组建“石祖工匠”建筑队,吸纳了建筑行业批灰、砌砖、铺砖等各类工种工匠400多人,为100多个自然村开展风貌提升工程,探索形成了“低成本、可复制、全覆盖、可持续”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整治有机融合模式,共创建了基本整治型村庄1852个、设施完善型村庄13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6个,打造了坪田村、新田村、九梅麓村和龙女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本报记者罗继梅通讯员韦达尹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