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瘦身” 效率“加码”——酒泉市全力开展党政机构“大科室”制改革

时间:2022-06-11 08:06:36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机构“瘦身”效率“加码”

——酒泉市全力开展党政机构“大科室”制改革

王国全

“开展‘大科室’制改革以来,我们科室力量得到有效加强,职责更加明确,运行更加顺畅,整体工作效能得到很大提高。”酒泉市委编办市直机构编制科负责人陈世清说。

2021年下半年开始,酒泉市分三批在50个市直党政部门开展“大科室”制改革试点。通过重组内设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强化管理服务、提高效率效能等措施,着力破解党政部门内设机构繁杂、功能萎缩、分散设置、职能重叠、职责交叉、效能低下等突出问题。

建好改革“前哨站”

酒泉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一些领域改革不够彻底,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优化营商环境仍需持续用力。

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酒泉市启动“大科室”制改革工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开展“大科室”制改革,选好试点既能为大范围改革实践投石问路,又能为局部先行先试拓展空间,就好比是改革“前哨站”。

酒泉市先期选择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5个部门进行试点。

酒泉市委综合考虑职能职责配置和推动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大科室”制改革政策口径》,就试点部门关心关注的精简比例、挂牌机构、干部职务待遇等方面问题提出政策解释意见。

酒泉市委编办抽调专人组成工作专班脱岗开展工作,深入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制订“大科室”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对试点部门“大科室”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统一规范。全面系统梳理试点部门机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变化等情况,对试点部门的内设科室进行工作饱和度测算,为有效整合科室、科学划分职责奠定基础。

酒泉市委编办作为“大科室”制改革牵头部门和试点单位之一,将原有8个科室精简为4个,充分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大科室”制改革开展以来,酒泉市第一批5个、第二批23个试点部门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307个精简整合至213个,平均精简率达30%。

梳理职能重构科室

“大科室”制改革开展以来,试点部门依托“三定”规定,重新整合设计、优化配置职能职责。同时,对职责交叉、职能相近的予以整合,职能弱化、职责单一的合并到职能较强的科室;将行政审批职责集中到一个科室,简化审批流程;机关人事、老干、后勤服务等工作原则上由一个“大科室”负责。整合后的“大科室”还明确了与省上部门处室的上下对应关系,既允许“一对多”,也允许“多对一”。

根据业务分工实际,通过测算内设机构工作饱和度,综合考虑工作能力、年龄结构等因素,由部门统筹将编制力量配置到各内设机构及具体岗位,配强承担部门主责主业的内设机构,人员最大限度统筹使用,彻底解决“一人科”“两人科”问题,避免编制资源分散。同时,重新设计“大科室”工作流程,制订流程图,减少程序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酒泉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副主任田涛说:“开展‘大科室’制改革试点,对我们单位解决当前人员不足、合力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前两批28个部门改革后,“大科室”最多的9人、最少的3人,平均4人以上,没有了“一人科”“两人科”的情况。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大科室”制改革不仅精简了内设科室数量,而且使原有权责事项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试点部门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细化分解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对应的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将行政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统一规范为权责清单,以“一表两单”的形式展示,实现了“两单融合”,构建了权责匹配、简明实用的清单模式,彻底解决了内设机构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

为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重构后的“大科室”负责人采取竞争上岗或组织任命等方式配备。成员分工则探索实行AB角制,“大科室”负责人与副职互为AB角,“大科室”副职与科室工作人员互为AB角,在不同业务流程中担当不同工作角色,一专多能、一岗多用,做到工作有侧重、分工不分家,增强整体合力。

陈世清就是市委编办“大科室”制改革后通过竞争上岗的科室负责人。“AB角制,很好地调动了科室成员的积极性,让大家掌握了更多业务技能,成为多面手,能够胜任多个岗位,有利于大家长远发展。”陈世清说。

目前,市直部门试点工作正在全面有序组织实施,初步达到了机构设置更合理、队伍建设更有力、职责边界更清晰、运行流程更优化的目标。下一步,酒泉市将继续抓好试点改革后续工作,10月底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