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基层走“新”更走“心”
——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进基层巡演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通讯员成国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定期举办全省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这是省自然资源系统近几年一直在坚持做的工作。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地质调查院,以“守护生命安全 共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组织干部职工组成演出队,自编自导创作节目,奔赴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现场文艺演出,科普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整个活动历时23天,辗转全省10个市州15个县区的50余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用15场演出,别开生面地进行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创新形式让科普贴近生活
前不久,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进基层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在肃南县落下帷幕。巡演总领队孙新春介绍,在举办展览、发放宣传册、拍摄宣传片的基础上,努力让科普宣传寓教于乐、老少皆宜。他和团队自创自编音乐快板《地灾防治这些事》,为大家讲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词朗朗上口,轻快而富有节奏感;诗朗诵《守护生命安全建设幸福家园》,深情讴歌了自然资源人面对地灾险情,以生命守护生命的情怀;主题情景剧《守心》,真实反映了党员干部在灾害来临时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感人故事。
除了固定节目,演出还邀请当地群测群防员现场讲述地灾防治故事,播放科普短片进行有奖问答,调动观众积极性,让群众加深印象,掌握更多防灾知识,提升避险能力。
从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到国家级绿色矿山窑街煤电集团,从白银市平川镇马饮水村到陇西菜园子中学,科普巡演团队马不停蹄,演出一场接一场。有基层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还专门排练了节目同台表演。活动线下观众单场最多达1500人,累计超过1万人次,线上观众达16万人次。
“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比较频发的省份之一,结合省情实际开展科普宣传,有助于提升地灾防治科普实效,增强人民群众避险能力,提高全社会地灾防治工作影响力。”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徐东说。
立足省情把科普送到基层
本着“立足全省、面向村镇、深入基层”原则,他们选择了全省15处地质灾害隐患较大、威胁群众较多的地方进行巡演。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地质灾害形势严峻,700多名群众现场观看了演出;文县关家沟是当地有名的“泥石流沟”,巡演舞台就设在关家沟口;舟曲县是滑坡、崩塌、泥石流三大地质灾害高发区,有5000多人通过县融媒中心直播观看演出……
观看演出的群众表示,节目贴近生活,演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地灾防治知识,大伙儿看得懂、记得住。
科普宣传工作,下得功夫大,花得心思多,效果就好。作为地灾防治业务干部,要在短期内变成合格“演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刚接到演老党员、乡长王友年这个角色时,主题情景剧《守心》“主演”之一王建军怕演不好。
团队特意请来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一次次排练,私底下加练,王建军终于对角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工作人员大都身兼数职,有的既做策划又是主持人,有的既当驾驶员又在现场发收调查问卷,虽然忙碌却时刻保持热情。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表示,过去自己对地质灾害的了解也仅限于视频和书本,这次能够置身于地灾隐患点之中表演节目,与群众互动,看到了地质灾害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更加明白了做好科普宣传的重要意义。
守护平安让科普深入人心
“我们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组建精干的职工巡演团队,倾力打造,为群众送去一场地灾防治科普‘大餐’。”地质灾害防治科普进基层项目负责人成果感慨地说,只有努力探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地灾防治科普新模式,创新创作更多地灾防治科普宣传新作品,才能为地灾防治能力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在全省各地自然资源系统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地灾综合防治体系不断完善提升。2021年,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起,紧急转移人口1488人,避免可能伤亡人员855人、避免经济损失7424.9万元,交出了因地质灾害“零死亡”的优秀答卷,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今年,在汛期来临之前,我省先后印发了《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编制深度规定》,细化配套了8个实施方案,构建了全省地灾防治方案“1+8”体系。
“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的人民群众掌握防灾知识、提升避险能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会有更大进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更有力保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余君鹏说,最近几天各地又迎来明显降水过程,希望刚刚结束的科普巡演能发挥作用,帮助受灾地区群众有效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