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着力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进一步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2-07-28 08:09:47来源:南方日报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鹳巢乡,古榕参天、人密集。俗话说,“鹳巢祠堂东凤宫”。在鹳巢乡,就有38座祠堂,它们是鹳巢人血脉相连的心灵纽带,是族群延续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悠悠乡愁。今年以来,潮安区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在潮安区各部门的支持下,潮安区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下称“促进会”)依托五世祖祠(南祠)和大夫家庙(北祠)两座祖祠为文明实践阵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修缮活化百年祠堂、开展文化展览活动、讲好家风家训故事……这两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老祠堂,如今已成为家风教育实践基地。而鹳巢乡也借助民间力量,打造出“年轻人主事,老人变顾问”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推、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成为潮安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新样板”。

百年祠堂焕然一新

几乎每天一早,88岁的老人李锦锐就到五世祖祠(南祠)来,一坐就是一整天。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祠堂院落里,天井开阔整洁,木雕石刻惟妙惟肖,绿植郁郁葱葱,环境清雅幽静。在这里,他与宗亲友人或看电视,或喝茶,或聊天,悠然自得,其乐融融。“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烂,杂物堆积,老鼠乱窜,甚至有些闲散人还把这里当成打牌、打麻将的聚集场所。”李锦锐说,祠堂的焕然一新,离不开村里一群“后生仔”(年轻人)的行动。

“90后”李楷瀚就是李锦锐老人口中说的“后生仔”之一,也是促进会的秘书长。“祠堂是一个能将族人拧成一股绳的地方,不应该如此‘乌瘴气’。”李楷瀚说,促进会还没成立前,他就与村里的同龄人商量后,逐一说服爷辈,将祠堂里的麻将桌扔掉,开启了祠堂环境改造升级的行动。

祠堂内,清退废旧物品,修补翻新房屋,增添沙发、电视、空调、风扇等家具,设置了“农家书屋”,并向村民免费提供网络;祠堂外,将道路硬底化,净化池塘水质、增加防护栏杆,铺设水泥小广场……

在大夫家庙(北祠)通往五世祖祠(南祠)的巷道上,原有一排废弃猪圈,散发的臭气令行人无不掩鼻。经过拆除、整理、修缮,促进会将巷道打造成一条“移风易俗文化长廊”。“革旧鼎新,移风易俗,文明道德,时代新风”……途经此路,可见墙上图文并茂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风家训等内容,一股文明新风迎面扑来。

修缮祠堂、提升环境,是这群“后生仔”用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才是关键。在李静明、李桐歆、李奕顺、李潮森、李楷瀚5人的发起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于2021年9月底正式成立。促进会成立后,他们致力于鹳巢的文物保护申报、社会公益援助、革命历史宣传、非遗文化传承和传统家风教育等工作,下设乡贤咨询、古迹保护、红色革命教育、先贤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推广5个专委会。目前,促进会共有会员311名,其中既有当地的乡贤和企业家,也有研究鹳巢历史的专家学者。

家风展览传承文脉

大夫家庙(北祠)和五世祖祠(南祠)这两座祠堂修缮后,促进会在祠堂的开发、利用和活化上不断下功夫。在潮安区各部门的引导及村民乡贤大力支持下,促进会以古祠堂为载体,以家风家训为核心,深入挖掘传统家风文化及宗祠文化的精髓,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使之成为家风教育实践基地。

在大夫家庙(北祠),《潮安家教家风勤政廉政文化展》展现了潮安的典型家风家训的核心精神及代表人物。展览内容分为诗礼信义和清风正气两大篇章,涵盖治学齐家、安分守礼、扬善大义等八大部分,集纳家训荟萃。如古巷镇陈氏祖训“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淫辟而堕家声”;龙湖镇鹳巢李氏家训“躬耕清约勤俭家齐芸窗奋志莅政廉励”等。

在五世祖祠(南祠),《孝悌同心耕读传家——潮州鹳巢李氏家风家训展》和《台省褒封科甲济美——潮州鹳巢李氏科举文化展》两个展览,系统地介绍了潮州鹳巢李氏的历史族源、先贤名人、红色事迹,以及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等内容。

“家训是先辈谆谆的教诲,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李楷瀚称,祖辈因崇文重学,尊知重教,以全族之力促弟子科举致仕,才得以让鹳巢从底层家庭变成诗书望族。鹳巢李氏科举人物入仕前,勤耕苦读,志存高远;入仕后,恪尽职守,为国为民;致仕后,德化乡里,造福桑梓。“一代代先辈的事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李楷瀚称,促进会挖掘和传承鹳巢李氏优良的家风家训文化,依托老祠堂办起家风文化展览,使家风教育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好家风传递正气,用历史情怀传承文化。

奏响锣鼓乐曲,传承潮韵文化。在修葺一新的祠堂里,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接连开展。“咚咚锵、咚咚锵……”7月26日晚,祠堂前传来一阵阵慷慨激昂的鼓乐声。只见祠堂门口灯光明亮,30个10多岁的少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潮州大锣鼓。这是鹳巢乡青少年暑期锣鼓培训班正在开展。

“祠堂建好后,关键在于活化。”李楷瀚称,古祠堂历经四百年风雨,构筑了鹳巢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依托古祠堂,促进会将不断开展公益讲座、学沙龙等文化交流活动及灯谜、象棋、书法、曲艺等文体娱乐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

在村党组织的牵头带领下,促进会广泛汇聚鹳巢乡里各行业热心人士,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其中,建立志愿者服务队,筹集资金20多万元作为奖学济困资金,多次举办赈灾、帮扶等公益活动,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中贡献力量,积极主动融入、参与乡村治理工作。

老少合力共治共享

“311名会员里,39岁以下的青年人就占了一半以上,均来自龙湖鹳巢一至四村。”李楷瀚说,他们学先辈经验,按以前“老人组”的划分方式,将促进会成员分为28个小组,打造出“年轻人主事,老人变顾问”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新老组长就是爷孙辈,沟通更顺畅,能更好地团结村民,敦睦乡邻,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李楷瀚说。

70岁的李潮森也是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看到年轻人奔在建设乡村的一线,他很是欣慰。“青年人最大的优势是创业有激情、工作有干劲。”李潮森称,当代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而老人办事沉稳,经验丰富,充满睿智。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通过以老带少,老少搭配,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德治相结合,合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工作。

在大夫家庙(北祠)通往五世祖祠(南祠)的巷道上,原有一个破旧的老门楼,既影响美观又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个小门楼位置特殊,涉及鹳巢二、三村两个行政村,二三十户人家,十分复杂,我们做了多次工作,依然无果。”潮安区龙湖镇鹳巢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彦彬说,在村党总支部的牵头下,促进会出钱出力积极推动,最终将老门楼重新修缮,并于日正式完工。

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成立,破解了以往“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发展难题。龙湖镇党委副书记郑利锋表示,该镇党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由村党组织牵头带领,广泛汇聚乡里各行业热心人士,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活力,目前龙湖镇已有5个村成立了乡村振兴促进会。接下来,龙湖镇将创新工作方法举措,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当中,统筹盘活乡村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一步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家训,带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南方日报记者纪金娜 通讯员谢慕良)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