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干事创业氛围
我市推动领导干部“能下真下”
每日甘肃网8月12日讯据酒泉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的用人导向,着力破解干部“能下”难题,对状态不佳、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等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果断调整,做到“应下尽下”,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打破认识误区,营造“能下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精神要求,定期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中心组学习会上传达学习,通报有关典型案例,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积极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等错误观念,树立“干部的升降去留是常态”“干部正常退出是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等新理念,营造了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干事创业氛围。
细化“下”的情形,坚持“下之有据”。明确了领导干部“下”的对象范围、渠道方式、具体情形,合理界定了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追究、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不能正常履职调整、违纪违法免职等6种干部“下”的类型。聚焦干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重点从遵守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执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细化了对干部问责调整的18种情形和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3种具体情形。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干部调研,结合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及时掌握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建立负面清单,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有章可循。
规范程序方式,力求“下得精准”。在深入调研、准确掌握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个人申请提前退、不胜任岗位及时调、不适宜现职就地转、违纪违法果断免、工作失职主动辞等5种方式,特别是对不担当、不作为和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号入座”,精准科学推进领导干部“能下”工作。严格按照考察核实、提出调整建议、分析研判、组织谈话、研究调整等5项必经程序,干部对调整决定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复核,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增强可操作性,做到了组织推动有底气,“下”的干部能服气。
完善措施办法,做到“能下真下”。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综合研判、关爱提醒、调整处置、教育管理、督查反馈6项工作机制,通过专题调研、督查通报、定期约谈、压力传导、诫勉谈话、函询提醒、责任追究、舆论引导、责任倒查等多项具体措施,确保了能上能下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市委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着力破解不胜任、不适宜干部“下”的问题,至目前,共调整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县处级干部10人,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的热情。(陈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