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盐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湾区所向”“港深所需”“盐田所能”,围绕基础设施、空间载体、制度规则、文旅产业、商贸消费等核心工作提出“五大工程”,合计推进30项重点工作任务,加速打造千亿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深圳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核心引擎之一,有条件有责任担当好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成为大湾区建设中动力澎湃的发动机。而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做强做实深港这一极。
经过多年努力,深港合作已打下了坚实基础。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和口岸建设成果丰硕,“深港通”“跨境理财通”“港澳药械通”等顺利落地,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开通,这些都为新一轮深港合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随着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深入推进,西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中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东有“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深港全方位合作的新一轮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前海▶▶
昔日滩涂变新城
筑成深港合作“桥头堡”
深圳和香港山水相连,人脉相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深化深港合作,要有具体的载体、生动的实践。这个载体就是重大合作平台。一方面,深圳正在努力建设好自己的重大平台,包括前海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另一方面,深圳也在积极对接香港的重大平台建设,比如香港北部都会区、香港科学园等,谋求共赢发展。
讲起深港合作重大平台,前海被认为是起点。
在深圳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时,中央做出一个重大决策,批复成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并允许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以此拉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深港合作的序幕。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前海石旁人头攒动,驻足、合影者络绎不绝。这块伫立在前海公园海边、造型宛如扬帆起航、上面刻着“前海”二字的黄蜡石,见证了前海的开发开放。
以前海石为中心,西眺是沿江高速,如一条飞虹横跨前海湾,延展至扩区后延绵的海岸线;东望是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的写字楼群落。前海已从昔日的一片滩涂崛起为一座新城。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10年来,前海打造了一批深港合作平台,实施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推出了6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金融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深港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屡屡“破冰”,推动境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去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后,前海获得了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的“双扩容”。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上,前海将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上助力我国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河套▶▶
唯一一河两岸、一园两制、一区两园
的深港协同创新平台
日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办总设计师聘任活动暨深港河套规划论坛,分别聘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司马晓为总规划师、香港知名建筑师严迅奇为总建筑师。据悉,实施“双总师”制度是河套合作区规划建设领域的重大创新,此次聘任面向全球遴选,最终形成了“深圳+香港”“规划+建筑”双城视角高端智库,将开启河套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
2019年,深港河套出现在国家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规划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整合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约240公顷,成为打造香港未来硅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政策发布再度为河套发展赋能。这些重磅政策不仅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发展前沿科技的政策全链条,更大亮点是可以获得深港两地的叠加支持:新增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已获港方支持的研发项目可申请深方的配套,支持科创人才可以申请深港两地的资金、住房等多重支持,进一步推动境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在深港两地集聚,小小的河套正积蓄深港合作新能级。
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叠加的政策优势,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阔步奔向世界级创新高地。
沙头角▶▶
聚焦“旅游+消费”
搭建深圳合作新平台
田区地处深圳东部,和香港水陆相连、一街共处、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深港合作区位优势。
近年来,盐田区谋划以中英街为依托、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路举措,逐步形成了构筑以跨境商贸、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战略部署。此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盐田区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示范机遇,紧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的重要举措和未来发展目标。
据介绍,合作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以沙头角片区(含中英街)为核心区,以盐田港、海鲜街、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等片区为拓展区,聚焦“旅游+消费”主体功能,整体构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空间发展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深港东部联动开发建设管理机制顺畅运作,跨境旅游消费蓬勃发展,高端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市场活力充分迸发,社会制度规则衔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有序衔接,面向深港释放产业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新增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形成千亿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
坚持深港合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突出改革开放引领制度创新,成为此次《实施方案》显著特点。
为进一步拉近深港融合“空间距离”,合作区建设“五大工程”首先提出的就是“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打通深港要素跨境流动‘主动脉’”。《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合作区海陆空轨重点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随心出行、畅通无阻的深港东部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另一方面,合作区将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深港深度融合样本。
据悉,举措主要包括创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建立跨境公共安全联动机制、探索深港深度融合新机制、构建深港东部“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探索试点跨境金融服务、强化深港医疗卫生规则对接、支持香港居民就业创业7条具体举措,更好地服务香港企业和居民在盐田生产生活,便于他们在盐田切身感受到生活就业的便利和“家”的温暖。(南方日报记者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