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顶上,乡村人家的“蝶变”之路
选择一处心仪的“农家乐”,享受一天美好的田园生活……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约上好友、家人上兰山小聚,已成为兰州人假期生活中最惬意的慢时光。
从小茶摊到网红“农家乐”
【资料图】
多面环山、鸟语花香、黛瓦粉墙……金秋九月,走进兰州市伏龙坪街道头营村,沿途一栋栋风格迥异的小楼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有序排列,一幅幅现代美丽乡村图景尽收眼底。
头营村地处兰州市区南山山麓,离兰州市区约8公里。
谁曾想过19年前一间间普通的农家小院,会变身为一幢幢田园风的楼房,成了兰州市区的“后花园”。这个坐落在山头上的乡村,如今已实现美丽蝶变。
从2003年,头营村7家传统“农家乐”开始创建,到2006年,23家农家乐建成,如今头营村136户村民,几乎每家都有自己风格的“农家乐”。
“20年前,村民们除了自有的一亩三分地之外,就是拉着三轮车在兰山公园附近卖鸡蛋、卖茶水,再到后来摆茶摊、卖酿皮,这也是当时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起,头营村的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乐,靠着一碗生态饭,头营村的村民成为兰州最早的“农家乐”老板。
头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有荣告诉记者:“小小的茶摊其实就是头营村‘农家乐’的‘发源地’。自2003年起,村里7家传统型的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120家风格不同的网红‘农家乐’。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在头营村已经成为兰州市民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
为了改变传统“农家乐”的经营方式,2006年,头营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2009年,头营村农家乐协会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到陕西袁家村考察,考察后村民们对“农家乐”的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张有荣告诉记者,近年来,头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一户一品”的风格,积极提升改造“农家乐”,推动头营村传统“农家乐”不断换挡提级。其间,还被甘肃省住建厅、省妇联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村”和“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截至目前,头营村120家“农家乐”,通过发展以休闲观光产业为代表的旅游业,每年5月至10月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节假日期间客流量高达每天10万人次,“农家乐”产业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
第一家网红“农家乐”诞生
绿地、帷幔、玻璃房、天幕、泳池……浪漫惬意的氛围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没有拥挤的餐桌,偌大的院子有三分之一被绿色草坪覆盖,坐在露天的茶座泡一杯“三泡台”,来一杯港式鸳鸯奶茶,你便可以和亲朋享受一段慵懒的下午时光;等到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走进玻璃房,品尝漫山鸡煲、麻椒沸腾鱼……便可以满足你的味蕾。
“90后”的赵永龙,是土生土长的头营村人,2018年“北漂”回来的他,看中了兰山“农家乐”的好前景,以一系列前卫的营销方式为“农家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元素。“漫山garden”便成为头营村第一家网红“农家乐”。
“从朋友圈到抖音,我尝试以视频的形式宣传‘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兰山的风景、品尝农家饭,去年4月到10月旺季收入达到50万元。”赵永龙说。
打破传统院子多放桌子多挣钱的老路子,留出更多的空间给游客,让大家可以看日出日落、赏夜景,体验享受慢生活,赵永龙为“漫山garden”做了全新的规划。“这里不仅可以接待散客,还承接婚礼、生日趴、大型团建及发布会、推介会等,能容纳200人左右同时用餐。”赵永龙说。
“漫山garden”从“找客人”到“引客来”的发展轨迹,是头营村“农家乐”发展的缩影,也是头营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张老四茶园”到“张家大院”
20年前,上兰山,去农家大院喝“三泡台”、打麻将、吃农家饭,成了平日里老兰州人的休闲方式。“90后”的张文海记忆犹新,从他记事起,父亲张有军就把自家的一部分宅基地,改建成了家庭形式的“农家乐”。
从兰山农家乐6号“张老四茶园”到现在亭台楼阁、环境雅致的“张家大院”。2016年,儿子张文海技校厨师专业毕业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农家乐”的管理与经营,成为新一代“掌舵人”。2022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打造,“张家大院”华丽变身成为一个拥有星空房、玻璃栈道、水车、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式“农家乐”。
每天张文海都会在互联网上学习,变着法子把自家的“农家乐”宣传出去,张文海坚持每天在网上做直播、发短视频,很快“张家大院”晋升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网红打卡“农家乐”。
今年中秋假期,“张家大院”每日待客量均在200人左右。“6年前,父亲经营的传统茶园每月收入也就2000-3000元不等,而改建后的‘农家乐’,旺季时每月的纯利润就有3万元。”张文海高兴地说。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