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火箭腾飞只是开始:护送长七遥七到最后一刻的人

时间:2023-05-11 14:58:47来源:南方+

“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李道平紧紧地盯着屏幕,他在心里默念。这是李道平第12次担任发射支持电气系统前端岗,每当火箭缓缓升起,他都像第一次执行任务时一样激动。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


【资料图】

来自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的李道平和同事,是最早到达靶场,最晚一批离开的航天人。

身为离火箭“最近”的人,在火箭腾空的那一刻,他们却只能看着小小的屏幕;当宣布成功的大红屏亮起时,他们顾不上欢欣鼓舞,要立马奔去发射台检查。托举起火箭腾飞的他们,始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发射时:唯一的信息来源是口令

长七遥七升空这一刻,李道平一行几十人,正身处距离发射平台约3公里外的安全区。这些人当中,有战士、技术人员、工人、消防人员、医疗人员、司机等,他们此时的任务是在厂房内待命,随时准备抢险。

“还是很紧张的。”李道平这样描述他的状态。这份紧张,某种程度上缘于他们没有办法直接看见火箭和指挥大厅的状态,“唯一的信息来源是口令,统一听现场‘03’指挥”。

好在,厂房里有一台电视机,能看到部分视频影像。伴随着基地指挥员有力的发射口令声,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观看实时视频影像,当影像切换到自己负责的产品和设备时尤其要睁大眼睛,关注它们的状态。

即便火箭已经升空,李道平和同事还揪着一颗心——如果发射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抢险队员要随时冲上去解决问题。假如出现险情,到达发射台后,首先要检查发射台外观,是否有漏电、缺氧等危险,确认安全后,检查设备状态及损坏程度。“做一些多媒体的记录,回来我们还要评估状态,制定检修的计划。”李道平介绍。

实际上,抢险就是和死神较量。李道平对南方+记者表示,抢险车辆中第一辆是消防车,他们在第二辆车上。车上携带的最重要的设备是氧浓度仪,“因为发射那一刻可能会造成某些环境缺氧,如果氧浓度仪报警说明环境缺氧,这时候进入(现场)是很危险的。”

“其实我们是非常不愿意出现抢险情况的,因为一旦出现抢险情况也就意味着出问题了。”李道平的同事、负责发射支持系统总体的陈山说,“我曾在之前动力系统试车时参加过抢险,当时由于某个系统出现问题中止了点火流程,需要供气系统人员到前端去确认供气状态。”

“我们当时四个人去了现场,比较顺利地确认了设备状态。然后,由于测控流程进行了管路撤气,现场突然间出现了一个像是爆炸的声音,我们几个人互相拽着就往外跑,跑一半才发现虚惊一场,是放气的声音。几个人又重新回去对设备进行检查,之后各系统人员都到现场进行状态检查和恢复。”陈山说。

好在,这一次发射,一切安好。

发射后:只是完成了阶段性工作

每次正式任务开始前,李道平和陈山都是第一批到发射场的队员。

他们所在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下属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是地面设备的抓总单位。不同于现阶段一次性的箭体等,地面设备是“一次研制多次使用”,因此每次发射任务前,都要先进行地面设备恢复——这是火箭进场前的第一项工作。

他们属于火箭的分系统——发射支持系统。陈山对南方+记者介绍,发射支持系统主要是支持和保障火箭发射,这就要求所有设备要在火箭到达前做好准备;在火箭到达后,使用这些设备配合火箭进行测试检查火箭状态。因此就需要他们最早到达发射场,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正常。

在完成地面设备恢复后,他们随即转入正式发射任务。

对长征七号火箭发射任务来说,人员撤离在-1小时(发射前一小时)开始。最晚一批人员在-30分钟撤离。

“像我们供气系统人员,就是在最晚的-30分钟进行撤离。”陈山说,“我们的设备相对较多,撤离前需要核对每一个设备的射前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从-1小时到-30分钟,这半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要仔细检查确认所有的设备、管路的运行参数和状态,万无一失后才能最后离开。

“紧张吗?”记者问。

“好多时候撤离时可能还在想着设备状态,都已忘记紧张和担心了。”陈山说。

“撤离之前,还是很紧张、很谨慎的。”李道平说,因为当撤离之后,若产品有问题就需要返回抢险,“在我们撤离后,设备就交付给指挥大厅远程控制了,当然,我们非常相信指挥大厅的同事。”

点火流程有条不紊推进,30分钟很快过去。并没有意外发生,也不需要队员进行抢险。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01”指挥员的口令传来,声音不高,很沉稳。

但这也是李道平最为紧张的时刻。“活动发射平台摆杆摆开的动作,是发射台最重要的动作,摆杆的摆开是点火和起飞的条件之一,也是活动发射平台最后一个动作,一旦出问题会影响火箭发射的。”

扶持长七遥七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

“5、4 、3、2、1!”烈焰飞腾,长七遥七呼啸而起。

“摆杆摆开,意味着火箭发射平台的任务完成。”李道平松了一口气。

但对他来说,仅代表阶段性工作的完成。

火箭腾飞后,李道平和同事的忙碌仍未停止,他们要确认活动发射平台主体状态,接下来,马上转入地面设备恢复团队,开展地面设备恢复……

“可以说,新的战役又打响了!”李道平说。

【南方+记者】刘长欣 段江含 王诗堃

【通讯员】王后

关键词: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