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化工行业迎来景气周期 434家公司市值6.88万亿

时间:2022-01-10 16:16:39来源:长江商报

随着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多因素导致的供需错配下,2021年化工行业迎来景气周期。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梳理A股化工板块经营及股价表现,呈现2021年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并展现龙头企业打造第二曲线路径,借此提醒,随着刺激政策有序退坡,供需错配走向衡,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化工企业还需把握时代脉搏,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抵御周期风险。

2021年,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在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下,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增强,出口需求持续超预期增长,化工行业迎来景气周期。A股化工板块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全年股价涨幅靠前。

根据wind申银万国行业类,A股市场434家化工企业,2021年市值增长2.33万亿,达到约6.88万亿。

2021年前三季度,超过90%的化工企业实现盈利,合计盈利接2900亿元,较2020年大幅向好。

但是,随着刺激政策有序退坡,市场供需错配走向衡,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化工企业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提自身竞争力。

为了提升穿越周期能力,部分化工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力新材料等领域。

434家公司市值6.88万亿

刚刚过去的2021年,强周期来袭,化工企业迎来年来的巅峰时刻。

截至目前,A股市场大部分公司尚未披露正式的2021年度报告、业绩预告。在此,以2021年前三季度为例,来看A股市场上化工板块的辉煌。

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A股市场上,化工板块正常上市交易的股东公司有434家。

去年前三季度,434家公司中,有408家公司实现了盈利,占比达94.01%。408家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合计为2863.38亿元。盈利能力最强的是央企中国石化,其在前9个月实现净利润598.92亿元,创10年历史同期新高。排在第二位的是万华化学,前三季实现的净利润为195.42亿元。

前三季度,化工板块有26家公司出现亏损,合计亏损34.02亿元。亏损金额最多的是澳洋健康,亏损金额为9.11亿元,其次是三聚环保,亏损3.98亿元。

营业收入方面,前三季度,398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增速最快的是振华新材,增速为417.99%。其次是长远锂科,同比增速为322.95%,德方纳米的增速为295.18%,位居第三位。

与2020年全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化工板块属于大丰收。

2020年前三季度及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正向增长的化工企业数量分别为180家、250家,较2021年前三季度少218家、148家;净利润方面,分别有197家、270家的净利润同比实正现增长。

从上述数据看,2021年前三季度,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同比增速的公司数量均大幅超过2020年前三季度及2020年全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齐齐向好,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市场出现供需错配矛盾,从而导致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比如,万华化学就曾多次上调产品价格。化肥农药等领域,产品价格涨幅也较大,如云天化受益涨价,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

四季度,能耗双控、限电限产之下,部分行业开工率明显下降,加剧了供需错配矛盾。

不过,随着刺激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产品销售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化工企业的高景气将有所回落。

2021年,二级市场上,化工板块整体上表现不俗。去年底,434家公司市值约为6.88万亿,去年初为4.55万亿,年内增长约2.33万亿(去年化工板块49家公司挂牌,年底市值计算公司数量较年初多49家)。

从单个公司看,市值增长最为明显的当属恩捷股份,其年底市值为2234.59亿元,较年初的1256.97亿元增长千亿。此外,藏歌矿业市值808.08亿元,较年初增长约4.06倍。凯赛生物、卫星化学的年底市值均较年初翻倍。

延伸产业链抑周期风险

在强周期高景气之时,部分化工企业积极布局,进行产业拓展,以提升抵御周期风险能力。

华恒生物于2021年4月22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以丙氨酸系列产品为主的氨基酸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上市之时,公司首发价格为23.16元/股,上市首日收报35.25元/股。到了去年12月30日,其股价达到巅峰,为137元/股,累计涨幅约为5倍。

市场看好华恒生物的发展前景,主要原因是,合成生物学在碳中和成本上的优势将对传统石化领域形成破坏式创新替代,同时创造新的需求。碳中和的战略时间表和生物基因技术的精进(基因测序成本降低,分离技术成熟等)使得合成生物学当下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在合成生物学后端生物生产环节具备天然的产业基础和成本优势。此外,合成生物学的企业天然具有台延伸和先发优势,体现为代谢通路的改造涉及多种产品和前端菌株设计优化不断迭代。

石化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均在积极布局,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

磷化工、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川发龙蟒等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产业拓展,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链。

比如龙佰集团,公司传统主业为从事钛白粉、锆制品和硫酸铝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21年,其收购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利用中炭新材料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石墨负极行业,正式进军新能源领域。公司筹划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南漳县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公司进而筹划三个项目,即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中核钛白也曾在2021年初公告称,拟在位于白银的全资子公司东方钛业投资超130亿元,建设包括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打造绿色循环生产体系,立足主业拓展磷酸铁锂产品。5月,公司筹划定增募资不超过70.91亿元(含本数),用于循环化钛白粉深加工、水溶磷酸一铵(水溶肥)资源循环、年产5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建设。

作为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异地扩建,布局一线多头产业,从乙二醇碳酯升级延伸至锂电电解液添加剂材料等。

中国化学原本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及服务业务,公司积极进行产业布局,重点进军实业及新材料,其中,尼龙新材料、气凝胶、可降解塑料三大项目投产在即。

券商人士分析称,化工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在行业高景气之时,有实力的化工企业紧跟时代形势,纷纷拓展产业链,形成业绩第二增长极。这些动作,在未来,可能会起到抑周期风险作用。(●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