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亏的美吉姆(002621.SZ),在股票市场反响逆势向好。
近日,以美吉姆、高乐股份、孩子王等为代表的“三胎概念股”表现强势,其中尤以儿童早教服务公司美吉姆的表现最为抢眼。
自1月28日起,美吉姆股价涨势迅猛,8天6度涨停,至2月15日收盘累计涨幅接近80%。截至2022年2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6.09元,微跌4.69%,总市值达50.07亿元。
针对股价异动,美吉姆于2月14日公告称,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与美吉姆逆势上扬的股票相反的是公司的业绩,公司2021年度业绩预告显示,美吉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50亿元至1.9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78亿元,尽管指标均略有收窄,但仍出现较大亏损。
对于这种反差,有行业人士表示,主要是“三孩”政策带来的影响。美吉姆和金宝贝一样,都由美国授权引入,2018年美吉姆中国并购入A股上市公司三垒股份,2019年完成股票名称变更。2021年度半年报显示,美吉姆主营业务分为早期素质教育、青少年留学语言培训两大领域。
8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达78.59%
资料显示,“美吉姆”早教品牌创立于1983年,2009年来到中国后,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早教中心,于2019年4月完成借壳上市,并将发展儿童早期素质教育业务作为了战略重心。
美吉姆初进中国时,国内早教市场参与者众多。当时既有红黄蓝、东方爱婴、新爱婴等本土品牌,又有先一步进入的金宝贝、亲亲袋鼠等国外品牌,紧随美吉姆其后进入的还有纽约国际早教等,美吉姆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受惠于早教领域的快速增长,2019年的美吉姆业绩突飞猛进,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30亿元和1.20亿元。但在2020年,美吉姆业绩“大变脸”,全年净利润巨亏5.71亿元,远超此前3年净利润之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美吉姆剥离教育培训业务后,主营业务围绕儿童早期素质教育、青少年留学语言培训两大领域。2021年上半年,美吉姆营收1.75亿元,早教服务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89%,占营业收入比重由上年同期45%,提升至94%。其他收入仅有0.1亿元。
根据业绩公告,美吉姆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为亏损1.5亿元至1.95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4.78亿元,这意味着美吉姆2021年净利润将同比减亏,但是连续亏损两年,交易所将对上市公司ST处理。
再看美吉姆的二级市场走势。自2019年3月18日创出10.5元的高点之后,该股即呈现出一路振荡下跌的走势,虽然期间也偶有反弹,但整体趋势是以向下调整为主。
进入2022年之后,美吉姆股价一度跌破4元,最低探至3.55元。或许正所谓“否极泰来”,美吉姆之后即一路高歌猛进,自1月28日起公司股价涨势迅猛,8天6度涨停,仅是在2月7日稍适调整,至2月15日收盘累计涨幅接近80%。
伴随着股价的上涨,公司的总市值也是水涨船高。截至2022年2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6.09元,微跌4.69%,总市值达50.0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同被视为“三胎概念股”的还有高乐股份、孩子王等。其中,高乐股份今年涨幅超过四成,孩子王涨幅约三成左右。
针对股价异动,美吉姆、高乐股份均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早期教育迎发展良机
上述相关公司股价为何频频飙涨,其实这与政策面利好关系极大。作为一家早教龙头,美吉姆在二级市场被冠于“婴童”、“三胎”、“在线教育”等多重概念,广受投资者关注。
受益于三胎政策放开,东亚前海证券预计早教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未来几年仍将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美吉姆也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三胎政策可使我国2022年新出生人口增加100多万,以后年度有望平均每年带动新生人口增量80万,对早教领域的消费需求有拉动作用。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在商业模式上,美吉姆采取直营和加盟并重的模式,主要收入和盈利来自于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权益金、技术与系统服务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直营中心的经营收入。官网显示,美吉姆已经进驻38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近800家儿童早期素质教育中心。
此外,下沉市场已成为早教行业的必争之地。据2020年《中国早教蓝皮书》显示,一线城市中6岁以下儿童的早教参培率达到69.76%,而二线及其他低线城市参培率不足30%,新一轮行业洗牌已开始,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行业的主战场和增长点。
而海外市场也是美吉姆布局的重点之一。美吉姆曾在2019年财报中表示,未来3至5年将重点在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地,以“国家代理”的形式设立早教中心。目前美吉姆在泰国和越南的早教中心已在运营中。
业内表示,如今国家对于儿童早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不断出台相关的指导政策。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仍将是高品质儿童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期。美吉姆除了夯实主营业务的各项核心竞争力,还将持续在下沉市场、线上业务、海外拓展等方面发力,带动整体业务的稳步增长。(●长江商报记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