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锚定“万亿GDP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加快数字赋能“三张网”建设

时间:2021-12-15 15:55:31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的精彩。

抓开放,扩大国际朋友圈!

海上,一艘艘巨轮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满载起航,驶往全球各地;陆上,一辆辆中欧班列风驰电掣,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链接起“钢铁新丝路”。今年前11个月,大连直发中欧班列同比增长超过600%。

抓创新,挺起产业脊梁!

12月3日,全线开通运营的中老铁路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是由中车大连公司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运用国际化、现代化、定制化、智能化理念联合研制。又一次,老字号“大连制造”用实力飞驰出创新高速度。

抓项目,点燃发展新引擎!

大连长兴岛恒力产业园内,总投资18亿元的恒力45万吨/年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再次延长石化黄金产业链,建成后全国规模最大,可有效填补国内供需口。

“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处处展现出振奋精神、生机勃勃的全新振兴图景。

尤其是当下,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锚定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力实现“十个新突破”、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阔步前行,用实干去兑现这一郑重承诺,在新时代振兴发展征程上展现大连新作为。

昂起龙头

打造开放新前沿

开放是大连最大的特色,也是实现“万亿GDP城市”目标最突出的优势。

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这是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从加速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高度所确定的新目标,是大连摆脱徘徊、破冰突围、争先进位的历史抉择,也是大连率先振兴、重塑形象、彰显自信的重要标志。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1年,大连跑出新一轮对外开放加速度,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大连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港航条件优越、开放体系健全,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国家级开放台,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的优势明显,是辽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外贸进出口额占全省60%以上。

大连市发挥重大开放台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高制度型开放水,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

大连市积极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紧密对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开展更多首创、集成化、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和实践案例。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推出38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2021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区排名中,大连自贸片区位居全球前三甲、亚太地区首位。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特别是深耕日韩扩大开放,高水建设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国务院批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提升大连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由此吹响了新时代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集结号,为大连指明了新方向。

大连市第一时间认真落实,加强与沿海各市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合作,更好发挥“一核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此外,加强与东北腹地、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沪连对口合作,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实现城市开放层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全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亚太对流枢纽,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持续提升航运、物流、金融“三个中心”功能,扩大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家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和外汇结算中心,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9%以上。大商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塑料、煤炭和铁矿石期货市场。

产业锻造

提升竞争新优势

这是一组沉甸甸、令人振奋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大连市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16亿元,同比增长21.4%;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

数据的背后,是大连市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是大连的命脉,大连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大连要实现“万亿GDP城市”目标,同样需要强大的产业实力。

“三年GDP过万亿”,大连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至关重要。

特别是年来,大连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扎实做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老字号”产业加快数字化蝶变,装备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数控轨道、核电等领域推出一批新产品新技术。

“原字号”产业实现全链条延伸,石化产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双向突破,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等投产运行,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新字号”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生命安全、洁净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均水,产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

未来五年, 为了做强综合实力,在加快壮大经济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大连市确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成5000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1000亿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和1000亿级中高端消费品工业集群。

到202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5%、12%以上,海洋经济总产值实现翻番。

做大城市经济规模,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需要新的经济发展空间。

大连市把太湾合作创新区、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普新区等重点区域作为支撑大连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逐一明确了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中,在推动太湾合作创新区港产城一体化开发方面,提出两年现雏形,五年成规模,大力发展以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以综合物流供应链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

大连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两岸三湾多园区”产业布局已经明确,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湾合作创新区、金州湾临空经济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普湾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已拉开框架。全市深化园区改革,释放园区发展潜力,经济规模超万亿的基础更加坚实。

创新驱动

激发经济新动能

连日来,大连工业战线捷报频传:中车大连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瓦轴集团“新能源客车同轴式减速器用轴承研发及应用”等两个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仅11月份就拿下10亿元订单,完成10套大型设备发运……

荣誉与成绩,皆源自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大连实现“万亿GDP城市”目标的第一引擎。大连创新资源丰富,拥有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家,国家级创新台50多家。

新时代新征程,大连市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5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

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加快推进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和发展,建设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先进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形成顶尖创新台集群。到2025年,英歌石科学城主体框架基本建成,集聚一流科研机构达到30家以上,集聚各类科研人员达到1万人。

大力培育创新生态,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实施重大科研任务“揭榜挂帅”,首批发布58项科技攻关项目榜单,目前已有47个项目获得立项。

让企业当“盟主”,集聚创新资源,打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今年构建具有实质合作的产学研联盟200余家,其中42家获省科技厅首批备案。

院地携手创新,大连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大连科技赋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项目及科技创新资源;大连科技成果转化台正式上线,最终将搭建拥有数万项科技成果的全国高质量服务台。

出台《“一校(院、所)一专班”“一院士一专班”科技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在科技创新台、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的精准、及时、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攻克“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超400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000家和6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超1200家,科技型领军企业超50家,各类高聚能创新主体超200家。

持续完善以企业需求、成果供给、中介服务、支撑保障四方面有机衔接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到2025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

现在,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振兴发展新动能越发强劲。

项目为王

提速振兴新航程

实现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这意味着未来3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保持8%左右。按照这样的增速,到2024年,经济总量可达1万亿元。

然而,这又谈何容易!要如期实现“万亿GDP城市”目标,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

发展向项目聚焦,工作向项目发力,成效以项目检验。

今年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勇于争先的精神状态,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大连市组织建立了项目谋、招、立、推、建一体化机制,已谋划“十四五”期间高质量项目2304个,总投资约2.3万亿元。

大连市委、市政府抓项目,不是简单地铺摊子,而是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两新一重”及重点民生领域,有针对地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时不我待,开足马力!11月27日,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顺利完成年内第11个管节——E12管节安装,创造了由单个公司在同一项目全年安装管节最多的世界纪录。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连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优化了城市功能。

与此同时,在金普新区三十里堡现代物流园区,大连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连现代农业中心项目。

该项目总规划面积2方公里,将建成“立足大连、辐射东北、服务全国、联动东北亚”的智慧化、综合交易中心,着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打造国内领先的湾区型农产品(食品)现代城。

在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农业项目的助推下,大连市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进展,蓄积释放新的活力。

上项目谋振兴,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

大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大力倡导“痛快办事”文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崇尚实干成为大连干部的鲜明特质,坚决淘汰躺式“太官”。

全市加快数字赋能“三张网”建设,以“一网通办”深化政务流程再造,以“一网统管”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以“一网协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除涉密等不宜上网事项外,全市网上可办率达100%。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36个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居第4位。《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信用立法城市。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了项目的吸引力,激发了振兴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开复工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1394个,同比增长29.6%;总投资额9609.6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4.5亿元,同比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94.6%;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127.7亿元,同比增长5%。(本报记者 侯国政)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