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人民医院于12月29日正式开业、深河中学在省评估专家组全面评估办学水平及质量中获评“优秀”等级、博爱学校建起职业高中部为残疾学生职高教育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随着深圳民生帮扶项目一个个落地,河源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深圳的医疗、教育资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河源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自新一轮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启动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坚持聚焦民生热点焦点,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帮扶两个方面发力,全力帮扶河源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短短的时间里,一大批惠民项目不断涌现,并以点带面带动河源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教育示范工程结硕果
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深河中学)是深河两地教育帮扶的示范工程,由深圳中学派出精英管理团队进行办学。该校校长郭学涛向笔者介绍,办学三年来,深河中学一直践行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今年中考,全市第一名花落深河中学,河源市前10名考生中,深河中学占了6人,学校还有2名学子通过选拔考入深圳中学。”郭学涛说。
在河源市东源县,14名优秀的深圳退休教师通过“银龄行动”来到东源县3所乡镇初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支教活动。本次“银龄行动”专门针对乡镇中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老师的现状,引入了相应科任老师,让乡镇中学的孩子们在学习文化课之余,有机会接触到音乐、美术等“美”的学科。“我们学校30多年来只有过1个音乐老师,学生非常渴望艺术类教育。艺术类老师们的到来让校园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东源县民族中学校长吴建立说。
深河指挥部同时也关注着残疾学生的需求,投入近三千万元支持河源市博爱学校职业高中部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自新一轮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启动以来,深圳教育帮扶助力河源全市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重大医疗项目开新篇
一项项教育帮扶工程,如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而一项项医疗帮扶工程,则如同春雨化解了伤痛。由深圳特区建发集团代建的深河人民医院总投资16亿元,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最大单体项目,也即将成为河源的第二家三甲医院,暨南大学组建了38人的专家团队到深河人民医院进行管理和医疗等工作,开业当天,深河人民医院已经挤满了前来求医问药的市民,“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广州、深圳的医疗资源了!”市民何小莲兴奋地说。
深河人民医院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民生工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新时期深圳创新民生帮扶的生动实践和精彩缩影。“一般的公立医院,从启动规划设计到建成投入使用,需要5至8年的时间,但深河人民医院历时近4年就基本建成了。”深河指挥部副总指挥、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嶂旻说,这得益于两地政府及深圳特区建发集团领导班子对该项目的重视,在相关工作的衔接协调上,最大程度地为项目开了绿色通道。
此外,在基础民生领域上,深圳帮扶项目一样高歌猛进。如支持河源市人民医院开展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助力其与59家医联体成员实现互联互通;支持河源市精神卫生中心实施隔离观察病区改造项目,筑牢疫情防控网;支持龙川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支持河源市职业病防治院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将检测能力由65项增加到120项以上。
开拓社会帮扶新渠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民生帮扶需要创新思维,撬动社会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多赢、产生倍乘效应。”深河指挥部社会民生组组长曾天林说。
以深圳恒晖公益基金“联爱工程”为例,自该活动开启以来,“联爱工程”与河源市人民医院合作,支持该院血液科培养儿童白血病治疗专业人才队伍,帮助建立儿童血液组,链接专家资源定期进行专业指导,截至2021年12月28日,联爱工程已为126名河源籍白血病患儿提供资金救助超过480万元,其中有103名孩子成功康复或者闯过危险关头进入稳定康复治疗期,成功救治率达到了81.7%;为河源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培养专科医生1名,专科护士2名,已成功帮助7名白血病患儿留在河源顺利完成治疗。
为进一步引入社会帮扶力量,开拓帮扶新渠道,今年以来,指挥部走访对接各类公益组织和企业机构10余家,协调社会各方捐款捐物,引入“青冰计划”,依托公益组织为46名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课程,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引入“OTO助学圆梦计划”,开展“一对一”结对,向学生提供资金资助、拓展思维等帮助。
“希望这些工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集聚作用,吸引更多的热心社会力量投身这片投资热土。”曾天林说。(撰文:余佩戴晓晓李红淼 罗诚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