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名篇中辞旧迎新——这是不少深圳人选择的跨年方式。1月1日深圳图书馆,“一起向未来”经典诗文朗诵会正在进行,艺术家和现场观众一起,在阅读和朗诵中回顾征程、向往未来。
两天之后,跨年大展——2021深圳设计周落幕。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经济科技与创新创意共生共荣。
高品质阅读正成为深圳人舒缓压力的良方,而设计,则让生活的美好随处可见。前不久结束的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以“打开一个新视界”为主题,首次与设计跨界融合。“深圳要继续发展,要先行示范,就必须坚持创新,而设计恰恰是与创新相生相融的。”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秘书长吴筠表示。
如今,深圳正努力打造“阅读”“设计”等文化名片,讲好深圳故事,向每一个关注它的人“打开一个新视界”。
从“城市雅集”到“人的雅集”
创意之都、阅读之城是青春的深圳,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厚重的南京,“深圳—南京书籍设计邀请展”“深圳—南京图书交流之窗”“设计师×文学家”对话……深圳读书月里,两座城市以文会友,共创一场“城市的雅集”。
在来自南京的作家毕飞宇看来,深圳处处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感,这既体现了城市的美学特征,又充分表达了人文关怀。诗人、小说家、导演韩东则表示,深圳充满“混搭”的元素让人觉得十分有趣,同时这座城市年轻的姿态让人有拓荒、创造的诗意。
当不同特点的城市文化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的雅集就不仅是文人的沙龙,更是每一位市民的文化盛宴。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组织开展了250余项1400多场主题活动,吸引了超千万人次参与,点燃了整座城市的阅读热情。第三届深圳书展同步举办,500多家国内外优秀出版机构、102家出版社设摊展销,吸引市民超155万人次。王京生、周国平、葛剑雄、刘擎等名家开坛设讲,香港与内地读书杂志主编互动对话……思想激荡,读书月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擦亮。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读书月实现了全媒体、矩阵化传播,形成历届读书月中规模最大、形式最多样、受众面最广的宣传态势,全网阅读量突破2亿人次,大V直播、名家VLOG、互动H5等新媒体手段被广泛运用。
锤炼城市文明典范,深圳走出了一条书香馥郁的先行路:首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率先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全民阅读法规,举办时间最长的阅读品牌活动“深圳读书月”。22年来,深圳读书月累计开展公益阅读文化活动9000余项,吸引逾1.7亿人次线上线下参与,体现着一座城市对阅读的坚持。
主持人白岩松曾称赞:“深圳近乎是全国阅读推广最好的城市,可以不加之一。”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深圳人均购书量已经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深圳居民平均阅读纸质图书8.86本,高于全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65本。
“学习型城市”的精神内核
巨大阅读量的背后,是在日新月异的梦想之城,深圳人求知若渴的进取心。建市之初,拓荒者们就为这座移民城市植入了“热爱阅读”和“崇尚文化”的基因。
阅读帮助他们以不变之态应对瞬息万变,以思考发问激活创新潜力。在建成“学习型城市”的道路上,他们的学习成果又转化为文化、科技、物质资本,创造了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
“即使整个城市都沉入了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这是位于深圳书城的24小时书吧门前的一句话。2006年以来,它早已成为深圳的一个精神符号。35米的长桌见证了通宵的备考者,在书架旁整夜站着看书的流浪者,凌晨来买了整整一手推车历史书的父子,甚至有和父母怄气而离家出走的少年……阅读,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和慰藉。
深圳是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城市,读书成为无数追梦者圆梦的阶梯。1996年,深圳第一次承办全国性书展——第七届全国书市,现场销售图书2100万元,这在当时是非常巨额的销售量。
深圳的人均购书量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这是40年的城市开拓奋斗史积累出来的,体现阅读对城市的内在驱动作用。阅读在改变奋斗者命运的同时,也成就了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品质、活力、包容等特质,为之提供了不竭动力,塑造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全民阅读之城”的炼成最初可以追溯到2003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新的世纪,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深圳进入“拼文化”的自觉时代。“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创新理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从首届读书月的“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到第七届的“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第十七届的“创新之城,读具匠心”,再到2019年的“先读为快,行稳致远”,与时俱进的年度主题推进阅读与城市关系的构建。前两者更跻身“深圳十大观念”,为城市注入强劲的精神动能,为涵养城市文明、激发创新潜能增添新活力。
2011年,在“文化立市”的积淀下,深圳在“文化强市”的征途上扬帆起航。设计之都、关爱之城、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称号响亮,文博会、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深圳创意周、外来青工文化节等品牌茁壮成长,“十分钟文化服务圈”让每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文化服务,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认为,深圳对阅读推广的高贵坚持,彰显了这座城市对人文精神的守望,对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高度认同,这为深圳的创新创意、快速发展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动力,为全世界城市经济文化同步发展树立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新形象
近日,一篇亚洲网发布的新闻稿《从深圳读书月看深圳文化创意市场活力》在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西、德、法、日5种语言发布。
报道称,活动的举办地——深圳,通过读书月向外界讲述着自身寻找城市独特文化符号的开放和包容之路。
深圳读书月、深圳设计周、创意十二月等文化品牌,成为深圳迈向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点。从2017年起,深圳每年都推出城市文化菜单,其中超过2/3的活动名称含有“国际”字样。
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深圳国际摄影大赛、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既然历史文化沉淀不如其他城市深厚,深圳就张开双臂迎接海内外所有优秀文化。
“阅读、设计、传播以及城市交流,是我们城市形象、品质的重要内核和载体,是城市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最好视角。”吴筠曾提到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性——以城市品牌活动为平台,加强文化建设,精准定位城市各领域活动与城市特质的衔接,把每一次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与深圳的创新、品质、活力、包容等特质相融合,让每一个品牌项目都成为城市特质的展示、宣推、传播平台,久而久之,汇聚呈现城市的立体多元形象。
这届深圳读书月中,设计、包容、活力等深圳城市特质一览无余。“文化的闹钟、城市的雅集、阅读的节日”——立足新定位的深圳读书月,通过倡导新风尚、开拓新视域、打造新标杆、营造新盛况;“全域联动、全景体验、全民覆盖、全媒触达”,让这个22年的深圳文化品牌焕新发展,为深圳城市文明典范建设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圳要继续发展,要先行示范,就必须坚持创新,而设计恰恰是与创新相生相融的。持续创新离不开设计,离不开设计的赋能增值。创新引领深圳设计的勃发,设计也持续激发源源不绝的创新动能。”吴筠表示。
从市场中迸发文化活力,深圳“设计之都”向创新创业创意之都迈进。1月3日,2021深圳设计周闭幕,“高水平地举办深圳设计周,旨在抢抓重大的战略机遇,体现深圳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以此为平台,孵化创新创意人才,促进科技创意产业发展,助力深圳培育培养新的增长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赋能增值,也把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擦得更亮。”2021深圳设计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通过设计,使文学、艺术在各个角落影响着市民。在深圳,不是只有在歌剧院等固定场所才能享受文化的熏陶,城市公园、街角雕塑、主题咖啡馆等随时随地都映入眼帘,带来文化享受,为你打开新视界。(●南方日报记者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