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微小到报修后路灯暗了复亮的欣慰;平安是核酸检测结束后“扫楼查漏”时的心安;平安还是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势如破竹的底气。
平安是寻常百姓的朴素愿望。近年来,东莞市坚持把平安建设落实在各方面全过程,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作为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再次捧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便是这座城市坚持不懈推进平安建设的最好例证。
有平安才有民安,有民安才有更显著的社会治理效能。可以说,让平安厚植莞邑土壤的过程,是一场与群众交心交融的双向奔赴。
在东莞“12·13”疫情中,凭借精准科学的防疫政策和快速运转的基层执行力,让东莞赢得了一次次主动。疫情处置得力绝非偶然,绣花功夫背后是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彰显。
绣花功夫在战时,更在平时。
政治引领,高站位统筹。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彰显政治本色,东莞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党建引领、一呼百应”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形成。
法治保障,助力社会长治久安。通过推动警力向基层倾斜,构建莞邑调解大格局,实施一系列法治惠民政策举措,东莞不断提升市域执法效能和司法水平,深化市域普法教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智治支撑,加快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依托数字政府建设,东莞推动平安建设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建立集矛盾纠纷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安全风险研判防控、综合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化支撑平台。
多管齐下,东莞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完善依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的体制机制,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让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刚刚结束的东莞市十五次党代会上,几十页的党代会报告中,无论是关注生命与健康,还是操心就业和民生,核心是大写的“人民”二字。报告提出,以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新高地。
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东莞不断系统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让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化解路径。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得到切实保护,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成效以更加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让千万市民受惠。
东莞在有力守护着人民的幸福安宁的同时,也强化着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起共护平安的合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者,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的践行者。
德治资源正不断浸润人心。家长义工加入治安队伍,异地商会调解情理交融,千万市民成为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的主体。
自治强基一呼百应。“智网人人拍”延伸参与触角,热心楼栋长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双万城市社会治理活力不断彰显。
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回回有求必应的反馈……双向奔赴的共治实践中,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参与意识和自我约束不断增强,大家思发展、谋发展、共治理,让一切困难在群众合力面前都为之退却。
由此,我们看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扎实成效,社会治安状况取得标志性突破。在快速演进的社会变革中,东莞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在这座城市里,我们意识到千万人口交集带来的难题,也看到了合集带来的能量。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在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密码中,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积极共建共治,这一维度格外亮眼,沉淀着基层治理文明的不懈探索,凝聚着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愿景。
美好家园持续构建,人民城市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东莞市民从容奔赴心之所向,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