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创新崛起。珠海高新区正掀起产业发展热潮。
5月16日,珠海高新区召开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进行重点项目、标准厂房建设、银企战略合作等签约活动,在全区表彰了一批获奖企业和杰出产业人才。整场大会目标明晰、节奏紧凑、气氛热烈。
珠海高新区锚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唐家湾主园区工业总产值三年内突破千亿元。
战鼓声声催人急。一次全员动员令,既彰显全区贯彻落实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产业发展大会决策部署的紧迫感,更是站在高新区成立30周年新起点上吹响新号角。
蓝图已绘,路径明确:加快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勇担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新使命。加速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珠海高新区蓄势待发。
新起点
三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珠海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新突破。从2021年5200亿元攀升至万亿元高峰。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因此,珠海提出要打造东西部两大“引擎”,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其中,东部片区以高新区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以新技术、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新高地。
“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营收达1500亿元。”大会现场,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发出“冲锋令”,全区将进一步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做优产业生态,迈出“产业第一”新步伐。
“激动万分,信心倍增!我们要放开胳膊大干一场!”作为扎根高新区的企业,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说,希望能够借助政策的东风引进更多的人才扎根高新区。
在珠海高新区,人才和项目正加速流入。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今年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共计153个,投资总额约3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总额约281亿元。
为贯彻落实“产业第一”决策部署,珠海高新区正扎实做好招商引资、标准厂房、科技金融等重点工作,并将招商引资作为落实“产业第一”的首要抓手,全力做到重点产业项目“每月有签约、每月有落地”。
项目招引有章法,推动落地有空间。大会现场,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与高新建投、华发高新就标准厂房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手建设规模化、低成本、配套好的标准工业厂房,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到2023年底,珠海高新区要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老旧低效厂房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65.6亿元。
区域活力如何,经济数据是“晴雨表”。一季度,珠海高新区三大产业实现“开门红”: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8%、75.1%,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产业分别实现38%、63%增长。
新路径
八大工程迈出“产业第一”坚实步伐
三年内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对于目前的珠海高新区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高新区主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为408亿元。
勇于迎接挑战,既考验担当精神,更检验干事能力。珠海高新区以“八大工程”作为实施路径,全面打响产业攻坚战:即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新兴产业集聚工程、招大育强跃升工程、科技创新突破工程、工业净地倍增工程、园区树标提质工程、产城融合典范工程、营商环境重塑工程。
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全兵团作战”,更是一场体系化的产业环境提升。
“我们青睐高新区显著的区位优势、一流的投资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作为签约项目代表,深圳凯智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超毅对高新区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选择与信任的背后,源于切实的行动、贴心的服务。以深珠合作示范工程为例,全区将积极推进珠海高新—深圳南山的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创新平台深度联动、创新攻关深度协同,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
目前,珠海高新区正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全力确保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更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底气。珠海将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瞄准“4+3”产业打响产业攻坚战。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紧扣全市重点产业方向,提出将做大做强“3+3+1”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珠海高新区将加快聚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根据计划,珠海高新区力争年内引进优质项目330个,其中投资百亿级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90个。
新生态
六项改革行动激发产业发展强劲动能
“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意识,瞄准产业主攻方向全线发力,突出抓好双招双引、标准厂房建设等重点工作。”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向全区发出呼吁。
抓项目、抓效率、抓服务,这一变化正在企业家身上得到印证。“从项目接洽到拿到土地图纸只用了3天,到项目签约只用了8天。”在产业大会上,段超毅对“高新速度”赞誉有加。
项目火速落地背后,是高新区围绕“六个一”全力做好企业服务,营造“产业第一”新生态的生动写照。
为打造最优产业环境,珠海高新区提出要实施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企业服务中心、一套人才服务政策、建优一批优质产业载体、一套科技金融服务、一个宜居宜业家园。
珠海高新区提出要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南山,锚定三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远期达到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成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制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专项行动。
开好“服务直通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今年4月,珠海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暨凤凰人才服务站揭牌成立,在整合原有政府资源和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优化再造服务全链条的工作流程,解决企业从招商落地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做到“一门式服务、一口式受理”。
企业和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要想企业扎根、人才生根,还需成熟配套的“强磁场”。
围绕优质产业载体打造,珠海高新区将高标准规划24万平方米金银湾超级总部基地、实施国家级孵化器扩面提质行动、“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功能配套。
围绕人才“引、育、留、用”,高新区制定凤凰计划“1+N”政策体系,实施科技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一卡通”制度;健全优质均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服务青年人才“来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乐无忧、留无忧”。
未来,珠海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六个一”,营造“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的“产业第一”新生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力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观察
以产业为中心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5月16日,珠海高新区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现场举行了重点项目、标准厂房建设、银企战略合作等签约、授牌仪式。
大会环节很多,但效率极高。近1个半小时的议程,整个会场激荡着两个词——决心和信心。
“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坚持‘产业第一’是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选择、必然举措。”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说。
担当: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这是高新区的决心和表态,更是城市定位和角色的需要。
不久前,珠海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新目标。万亿珠海,不是一个区域的单兵突进,而是整个城市在新征程上的系统推进。
日前,珠海赋予了高新区“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新使命。
高新区没有辜负这种期待。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战略定位、高标准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的战略任务,高新区脚步强劲:
高新区聚焦打造“3+3+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园区营收达1500亿元。
决心的背后是信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共计153个,投资总额约3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总额约281亿元,成为这片希望之地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我们深深感受到高新区显著的区位优势、一流的投资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有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成为国内半导体和连接器测试细分领域的第一品牌。”会上,签约代表、深圳凯智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超毅说。
企业家所传递的自信很能打动人心:高新区,是一片值得信任的热土。
路径:八大工程实现产业新布局
今年,恰好是珠海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新使命,来的正逢其时。
为什么是高新?给予这样的重托,是对高新区的信任。
过去30年,从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海滨小镇,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科教新城,高新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2021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珠海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7位。
但挑战同样不小:产业底子薄、经济体量小等突出问题仍未解决,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仅有决心和信心还远远不够。今天,高新区亮剑“八大工程”,布局令人耳目一新:
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
实施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实施招大育强跃升工程,力争年内引进优质项目330个,其中投资百亿级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90个。
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实施工业净地倍增工程,倍增完成2000亩连片“熟地”清理。
实施园区树标提质工程,全力确保2年内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100万平方米老旧低效厂房;
实施产城融合典范工程,系统建设面向未来、智慧引领、生态优美、人文友好的城市新中心。
实施营商环境重塑工程,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发展动能。
……
这套以产业为中心的组合拳太值得点赞。但不得不说:这是大工程,也是难工程。牵一发可动全身。
高新深谙这个道理。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会上,赵适剑代表高新区郑重表态: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惟实、惟效、惟快的工作导向,发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精神和“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作风,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实、效、快,新征程在新号角中开启了!
命题:做实做好深珠合作大文章
如今,高新区发展最大的势在哪里?答案很明显:与其隔海相望的深圳。
珠海对此已提出明确要求:高新区主园区以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南山区,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高新区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做好深珠合作的大文章,成为高新区重要的课题。以怎样的方式链接深圳?“八大工程”之首的深珠合作示范工程,讲得很明白,值得细细研究。
——要主动加强产业链接,建立完善深圳招商项目库,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推动深珠合作由完善产业链向共建产业生态圈升级。
——要主动加强创新对接,推动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探索与深圳南山区共建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机制,加快构建一流的自主创新生态。
——要主动加强空间衔接,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加快建设高新互通立交和金琴快线北延段,全力确保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
深珠合作关键在一个“合”字,高新区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找到珠海与深圳的共赢而不是竞争。回答这个命题,就要看高新功夫了。
相信高新区会给出答案。
机遇:打造近悦远来人才新生态
16日的产业发展大会,来的企业家格外多。当19位杰出产业人才走上领奖台时,台下的掌声分外热烈。
做好营商环境,从尊重产业人才开始。高新区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
去年,高新区相继出台促进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专项政策,产业人才在这里最高可享受80万元的生活补贴。今年初,其再推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在特色产业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贴心式”服务。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这样的盛况,也不免让人回忆起珠海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重奖”。
直至今日,科技重奖的许多获奖企业仍然是珠海龙头。16日产业发展大会上被表彰的19名技术人才中,吴士泓、邹涛所在的远光软件和金山软件就都是科技重奖的受益者。
远者来,近者悦。这是科技重奖的佳话,也是今天的高新区让企业分享美好的诚意和自信。
“非常感谢企业家的信任,能够选择高新区发展事业,我们也要以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更有获得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在会上打起了“广告”:今天企业、人才为高新添彩,明天高新让企业、人才出彩!
高新以这样的态度向未来出发。置身会场,更让人动容:
哪怕山高路远,无论雄关漫道,有高效有为的政府,有扎根本土的企业,就有枝繁叶茂的高新,就有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撰文:黄鹤林沈梦怡吴枫王韶江编辑统筹: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