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印发实施,到2025年,东莞要全面构建“公共服务泛在普惠、市域治理智慧科学、政府运行协同高效”的“数治莞家”运行新范式,助力东莞加快成为湾区政务服务引领者,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
经过三年探索,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已向纵深发展。在《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中,东莞市数字治理指数位列全国第九,为“十四五”期间打造“数治莞家”新范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规划》将以数字底座、政务服务、市域治理、政府运行、数据要素5大领域为主要方向,落实省关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的工作要求,深化“莞家”系列应用建设,助力东莞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政务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以前只能去窗口,听不懂、不会弄,现在在村里就可以办事,专门有人来教我们老人用机器,真的很感谢。”在莞城罗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梁阿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莞家政务自助终端办好了社保业务,还收到了社区制作的粤康码、葵花码纸质卡,为贴心服务连连点赞。
4月下旬,莞家政务自助终端“社区民生版”上新,新版优化了界面和服务,推出老人关怀版界面、首页凸显高频事项,目前已在全市村居社区、银行、办公园区等点的746台自助终端实现全覆盖,居民在家门口也可乐享数字生活。
2019年,东莞全面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日益普惠化、均等化。据统计,目前东莞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其中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1879项事项“免证办”、791项“不见面审批”、312项“容缺办”。
建设数字政府是发展数字经济和构建数字社会的先手棋。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打造大湾区体制机制新高地,建立与千万人口深度融合的高效服务型、响应型政府。今年,东莞市政府发布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一号文,这对东莞数字底座、数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底座,打造统一规范、集约高效、安全可控的“云网数”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广东政务服务网、“i莞家”、“企莞家”、莞家政务自助终端、12345热线等为主要载体,打造“一网、一窗、一地、一码、一事、一次、一机、一号”政务服务模式。
“规定动作”要到位。到2025年,东莞将实现一窗综合受理率、“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100%,高频服务事项100%跨省通办、实现“四免”。
突出本地特色,东莞将“莞家”系列应用服务作为“自选动作”,线下完善10分钟政务服务圈,线上打造“一端服务、一屏智享、一码通城、一掌共治”,拓展“治莞家”“莞家窗口”“莞家代办”等服务,以数字服务教育、医疗、人社、民政等普惠民生,让群众企业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
凭借“i莞家”电子市民卡项目,东莞获“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市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市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
成绩已成远景,而“莞家”的迭代浪潮正一波又一波地拍打上岸。
《规划》提出,将持续升级“i莞家”,构建以政务服务为主体、以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为补充的移动端服务超市,电子市民卡不断拓展“一码通城”事项,莞家政务自助终端全市村(社区)100%全覆盖。
除了“掌上办”“码上办”,东莞还重点推进“热线办”,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率先开设12345热线线上办理窗口,确保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快速处置。
在涉企服务方面,继续优化超140万用户的“企莞家”企业服务平台,推进“一照通行”建设,重点打造“政策一站享、诉求一站办、融资一站申”应用,推动高频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深化“互联网+不动产”改革,助力跨区域“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场景应用,形成领跑全国的标杆案例。
民生服务方面,“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卫健、智慧医保、智慧人社、智慧民政等7大项目,其中包括“民生大莞家”品牌,创新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模式,及时妥善地回应与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精准帮扶信息弱势群体。
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样板
不久前的东莞战疫,大朗毛织“绿码”、教科书式排队火上热搜,背后的“数字功臣”也不少——疫情地图、红黄赋码、场所码……
在东莞政务数据大脑暨智慧城市IOC运行中心,疫情地图“巨屏”长达22.5米,实时汇聚全市疫情风险、管控对象、防疫资源等信息。据介绍,疫情地图以东莞市空天地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是省内首个融合全域二维和三维的城市规划信息平台,精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疫情之下,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
当前,东莞处于社会治理重要转型期,基层治理是东莞进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后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以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新高地,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规划》明确,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将是“十四五”期间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焦点、亮点。
聚焦“数字”“数治”“数智”三个发展阶段中的“数治”,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规划》着力打造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体系,形成对全市整体状态的及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预警,实现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中,加强体制机制和基础平台建设,打造全市“一网统管”专题应用统一入口,支持部门、镇街(园区)不少于20个专题应用的统一接入、统一展示;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慧交通等方面建设一批东莞特色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用。
提升社会管理的智能精细能力,围绕小微执法、市容环卫、市政公用、燃气热电、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各方面,构建行业运行平台、综合业务管控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治莞家”雷厉风行。
日前,《东莞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实施,提出在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总体框架下,立足市镇二元行政架构,建成“1+3+N”的“一网统管”基本架构,打造“治莞家”市镇两级基础平台,对接省“粤治慧”平台,构建“数字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整体联动和协同共治。
去年第四季度,厚街镇率先启动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建设,打通11个部门17个系统,汇聚人口等8大类数据超2亿条,有效探索了基层末端执行力的提升路径。
根据《规划》,今年开始,东莞将加快构建市镇村三级纵向贯通、各业务部门横向协同的综合指挥调度体系,全面梳理智网工程、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数据,推进基层治理数据融合和精准共享。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基层试点应用,不断丰富拓展基层治理“一人一档”“一事一档”“一场一档”“任务导调”等精细化应用场景,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
近年来,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扩容。“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篇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今年1月,东莞发布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一号文,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
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工业生产领域,到疫情监测、病毒溯源、复工复产等公共治理领域,再到数字人民币、移动支付等货币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正不断衍生拓展。
“十四五”期间,东莞将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突破口,形成数据汇聚完整有效、数据治理精准高效、数据服务智慧便捷、数据流通安全有序、数据管理规范精细的数据资源体系。
到2025年,东莞市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和多样化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基本建立,催生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政府内部应共享的数据需求满足率达99%;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开放数据集不少于750个。
《规划》提出,东莞将促进数据规范有序流通,探索数据定价评估机制,加强数据流通事前事中事后、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促进全市数字贸易便利化。同时,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公共数据开发运营模式和授权运营机制,探索利用行业和监管数据建设面向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数据靶场”,开展“数据演习”。
在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方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双万”新起点的关键阶段,推动数字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联合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大数据创新应用联盟,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逐步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数字生态,助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要做到公共服务泛在普惠、市域治理智慧科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离不开协同高效的政府运行。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东莞将推进政府运行效能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政府办公实现无纸化、一体化、智能化,政府内部办事全面实现“零跑动”,全市集约化协同办公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党政机关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联动能力显著提高。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机制,形成资源叠加效应。
在强化高效协同的行政效能方面,东莞将推进市政务综合应用办公平台与省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粤政易的一站式接入,完善“数莞家”应用,实现政府机关内部办事“少填、少报、快办”,持续深化全省协同、湾区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提及推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合作,引导互联网和金融资源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结合教育、医疗等行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银校合作”“银医合作”。同时,推进水电气等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在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建设相关平台的共享,合力推动政务服务与水电气服务线上线下一门集中、一窗通办。(●南方日报记者陈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