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08 08:02:35来源:南方日报

老城西关,充满广州百年老街市井气息的永庆坊街区里,非遗与市民和游客互动频频;新中轴地标,广州塔下,观赏惠民展演的观众与夜览胜景的游人比肩接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一步一脚印,文化改革发展向好向新。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广州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争先,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文脉传承立基固本

这个火热的夏天,红色成为广州街头一抹靓丽的风景线。少先队纷纷走出校园,组团逛红色展览、看红剧;党员以支部为单位瞻仰革命旧址,参观红色展览;市民积极坐着“城市记忆大巴”之红色巴士畅游市区。

广州作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今年7月至9月,越秀区重磅推出“红色研学季”品牌活动。如今,红色研学季已成为英雄城市的“新名片”。

8月22日,一场极富西关味道的咏春拳表演拉开了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开街两周年主题活动的序幕。非遗青年集市、非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着老街区的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有了文化,城市才有了底蕴、灵和气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风云激荡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丝文化、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共同塑造了广州历久弥新、生猛鲜活的文化精神,成为广州最具张力和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赋予了这座城市激昂奋进、奔腾磅礴的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映照初心,城市根植红色基因。随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旧址、杨匏安旧居等一批重点革命遗址全面修缮,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农讲所陈列等8个展览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评选,广州英雄城市品牌更加鲜亮,广州市(越秀)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历史文化焕发新魅力,城市留下厚重记忆。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广州扎实推进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出台实施岭南文化中心区发展规划,完成北京路等六大片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26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省保护名单,新增国保文物单位4处,总数达33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传统文化激发新活力,城市魅力日益彰显。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广州非常重视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全市非遗代表项目达到116项。其中,世界级2项、国家级21项,居全省首位。广州塔潮墟打造“岭南之窗”文旅融合示范区深受欢迎,“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12条代表线路。

视线向东,随着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正式开街,线上元宇宙非遗街区也同步开街。市民戴上VR设备,就能走进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的虚拟非遗街区,还能更细致观赏非遗作品细节,科技感十足。

年来,广州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全社会奋进图强的磅礴之力;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行动,着眼为文化强市立基固本,推动岭南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融入中华文化大美,焕发时代光彩。

均衡惠民立智润人

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海珠湖东北角,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开放在即,城市中轴线南端广州美术馆新馆、珠江新城商务区中的广州粤剧院新址也将陆续与公众见面。

越来越多的文化场馆点缀在城市各个角落,成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载体。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建成开放,国家版本馆广州项目“文沁阁”竣工,一个个城市文化地标逐步形成。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依托场馆建设,广州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均等、更普惠。

日,《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由中心馆、区域总馆统筹,以基层图书馆改造和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方式,依托“图书馆之城”的图书和物流体系来实现图书的统一采编、统一调配,构建起让图书资源顺畅流通的体系。

分布更广的文化设施意味着更广泛的服务对象、更丰富的服务层次、更频繁的服务场次,也意味着打破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资源流动壁垒。

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从文化空间到服务供给,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将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人们身边。

书香满城,全民阅读。不久前,广州首个“书香羊城全民阅读共建点”揭牌,拉开了广州推进公共阅读空间试点建设的序幕。从“图书馆之城”向“阅读之城”转型升级,一批各具特色的高品质阅读示范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机蓬勃,引人向上。

以人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多元化、个化、定制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公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羊城之夏,文化惠民。今年下半年,千场惠民文化活动正以免费或优惠票价的形式向市民提供持久、丰富、高质量的文化盛宴。群文活力有了集中展示的台,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遍布各处的文化场馆和文化空间、品类丰富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老少皆宜的全民参与氛围,成为广州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最肥沃的土壤,滋养人民审美观价值观。

优秀文艺精品竞相涌现,“广州出品”不断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电影《南越宫词》《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捧回中国电影金鸡奖奖杯,舞蹈《醒·狮》荣获“荷花奖”,在日前公布的省“五个一工程”评选公示名单中,广州更以18项位居全省榜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升级、推动文化资源逐步向基层延伸,广州久久为功。日益加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质增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跨界创新开拓蓝海

城市地标广州塔下游人如织,露营营地夜灯闪烁;长隆旅游度假区里亲子结伴同游,年轻人戏水消夏……不久前,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市广州塔旅游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千年商都里,文化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门户城市,广州发挥着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作用。

老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和潜力,制造业基础积累了完善的产业链和齐全的产业门类,广州的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音乐、直播、文化装备、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门类规模均居于全国前列。

数字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1/4、原创漫画发行量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份额、游戏产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二、电影票房收入居全国第四……去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730亿元(测算值),同比增长12.6%,占GDP比重约为6.2%。

不断壮大的市场主体、持续扩张的产业规模,广州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今年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2.48亿元。

跨界融合、数字转型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新增长点。以多媒体、动漫游戏、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互联网广告服务和互联网搜索服务等为代表的16个文化新业态产业增长迅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99亿元,同比增长7.0%。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断深化,文化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顺应文旅行业发展新态势,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蓝图勾勒出广州文旅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文旅融合,聚合资源的国家台一个接一个落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增至4个、国家级文旅产业台新增3个、番禺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集团九龙湖项目和免税综合体项目也选择落地广州。

用脚投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州。暑运以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量增幅明显,今年1—7月共接送旅客约1560万人次,在全国机场中排名第一。

客流带来消费力,今年6月,广州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098.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4.6%,当月全市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68.74亿元,同比增长127.9%。

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更好发挥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 撰文:郑慧梓冯艳丹)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