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探路塑典范
——我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构平安嘉峪关新格局
(相关资料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杨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活跃基层治理根系、强大基层治理经脉的重要抓手。
嘉峪关作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基础扎实、底蕴深厚、市民文明、理念新潮,拥有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先天禀赋和资源优势。
这些年,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嘉峪关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基础先行、深化“五治融合”、聚合多维发力,平安嘉峪关、法治嘉峪关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加速成型。
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域合力,嘉峪关紧扣“枫桥经验”的灵魂和主线,不断探索和创新“依靠和发动群众”的方式,持续巩固和拓展“坚持矛盾不上交”的领域和范围。
打造共建共享新格局、重塑社会治理新优势。嘉峪关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引领,勇于突破体制机制的“天花板”,不断校准前行“坐标系”,在争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排头兵的奋进之路上,逐步实现新时代平安建设的“华丽转身”——
2020年以来,先后蝉联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10余项殊荣,11项基层治理品牌入选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2020年8月,作为全省唯一入围城市,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表彰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普法工程保障法治建设”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大幅下降,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3.8%、19.8%,批捕、起诉总量同比分别下降45.6%、26.2%,“万人成诉率”大幅降低,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率保持在97%以上;
……
今天的嘉峪关,正在重新定位、重构优势、重塑形象。
坚持党建统领,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备
壮阔的征程,需要领航的力量;高扬的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党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行方向和最终成效。在嘉峪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奋进征程中,这一条是根,更是魂!
治理之基,制度为要。
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嘉峪关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之举,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建设。
建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挂帅、全市上下贯通的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政法单位、政府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社区、村镇、有关部门开展督导调研,协调推动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落实;持续增强各级党政领导主动防风险、抓治理、保平安、促发展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然而,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除了要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外,还必须要有坚实可靠的责任落实作保,否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的重构势必成为“空中楼阁”。
从实际出发,嘉峪关蹄疾步稳地推进责任落实、考核督导,让观念加速生成可行可用可管的执行路径。
在机制构筑上,科学界定、合理分配各层级、各部门风险防控责任,不断拓展完善党建带群建、社会组织监管、社会协同等社会治理机制和责任体系。
在推动社会治理高效运转上,依托放权赋能,不断强化各行业和街道、镇、社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行业党组织和街道“大工委”及社区(镇)“大党委”的承接落实作用,让各组织单元的责任体系更加明晰。
在考核督导上,健全完善考评奖惩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政治督察、平安建设考核和日常检查督导,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赏罚严明、执行有力的社会治理工作考核体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注重基础先行,社会治理平台更加夯实稳固
基础实,本根固。
破局开新,需要一往无前的冲劲闯劲,更需要审慎缜密的系统谋划。哪怕步子迈得慢一点,也要把第一步走对、走实。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全面铺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的蓝图伊始,嘉峪关就将基础先行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社会治理平台、设施、队伍和人才的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软件和硬件基础。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跃升和蝶变。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数字化革命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抢抓数字社会带来的新机遇。这是我们“破冰前行”的利刃。
构筑生动可视的数字化新图景,嘉峪关从稳步推进智治基础开始,全力搭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
以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为重要内容,嘉峪关累计投入“雪亮工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等专项资金共计2亿余元,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向基层和末端延伸,全力扎牢服务基层前沿“篱笆墙”。
顺应数字技术赋能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特征,嘉峪关以构建完善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智慧政务网为载体,建强治理大脑,让“雪亮工程”照亮盲点、让“城市大脑”联通基层、让“智慧应用”助力平安,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效推进的智治支撑。
可以说,做强做大智治支撑,只是手段创新的第一步。作为技术赋能的高效支撑,智治优势的发挥需要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来锻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治理平台的高效集成。这一点,嘉峪关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在实践中,嘉峪关紧扣不设区县的市域特点,整体性规划、一次性推进综治中心和矛调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动纵向贯通加速生成。
有了纵向的贯通集成,嘉峪关顺势推进横向的协同联动,跟进升级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司法所、诉调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员进驻、业务联动、信息互通,建设集成调解、法律咨询、困难帮扶、心理疏导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向基层拓展和延伸。
然而,不管是纵向的贯通集成,还是横向的协同联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打造更加便利的群众服务新模式。按照这个逻辑,嘉峪关创新实施“综治中心+”模式,将26大类78项社会治理服务职能优化下沉到社区,推进访调、公调、检调、诉非无缝衔接,实现了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的工作目标。
从效果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技术平台的搭建接不接地气,还得看基层的小网格能不能直通“天线”,把基层所需、民生所盼嫁接到组织完备“顶层设计”体系之内。
从完备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入手,嘉峪关对全市578个网格(含86个专属网格)进行统一编码和电子地图划分,将全市所有人、社、地、物、情、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健全网格事项准入机制和“社区发令、部门执行”等网格事项协同处置机制,统一搭建集“民生服务、综合治理、公共应急指挥、网格化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了管理空间的无缝划分和管理单元的无缝对接。
实践反复证明,技术的赋能、平台的支撑、服务的质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还得看治理队伍的操作性实践能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快捷、更便利的民生服务。
嘉峪关给出的答案是:实现街道、镇和城市社区政法委员全覆盖,公、检、法、司及社会综合治理队伍前移下沉,基层社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专业建设和常态化运行,“三官一律一所”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社区100%全覆盖,打造以网格员为骨干、多方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平台和网格力量体系,让技术、平台和服务实现完美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