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聚焦“四个定位”传承文脉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高质量加快发展

时间:2022-07-21 08:23:25来源:南方日报

打造文化强县,潮州市饶县以“实”字谋新篇、开新局。

7月19日上午,饶县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大会,对新发展阶段饶文化强县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会议对已起草的《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饶县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作说明,并将其作为指导推动“十四五”时期饶文化强县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向“强”迈进,以“实”为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部署要求的基础上,饶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以及2022—2025年文化强县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解题思路,体现出饶对自身文化特色的清晰认知以及对未来建设定位的深刻洞悉。

千年文脉在这里流淌不息,多彩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饶建设有“饶”味的文化强县、以文化强县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正如潮州市委常委、饶县委书记陈跃庆所说,饶将瞄准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出一条具有饶特色的文化强县建设道路,奋力推动文化强县建设高质量加快发展。

发掘研究

“四个定位”为文化强县建设举旗定帜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滨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与潮州文化一脉相承、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散发着开放、包容的魅力,历经岁月洗礼越发生机勃勃。

这是饶文化自信的深层来源、文化自觉的内生动力。加强饶文化的发掘研究,将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获得更为持久、深沉的力量。

为此,依托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支撑,饶提出文化强县建设的“四个定位”——打造广东“红色文化”教育示范高地、“浮滨文化”发现地新地标、潮州“海洋文化”展示窗口、“潮”“客”文化融合发展区。

是一方红色革命热土,有着众多红色村落,涌现众多英雄人物。2010年6月,饶县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

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饶将深化“红色文化”研究传承,加快推进饶县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等项目规划建设,筹备好“茂芝会议”95周年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擦亮“茂芝会议”旧址、饶和埔诏苏维埃主席余登仁烈士故居、麦贤得事迹展览馆等“红色文化”招牌,打造广东“红色文化”教育示范高地。

在新石器时代,饶境内就有先民聚居,创造光辉灿烂的商周“浮滨文化”。深化“浮滨文化”挖掘研究,同样是饶的文化使命——持续加大对浮滨塔仔金山、联饶顶大埔山等文物出土地,以及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保护力度,适时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学者开展“浮滨文化”专题研讨会。并依托县博物馆以及规划建设的县博物馆新馆等台,建设高端权威“浮滨文化”展示台,打造“浮滨文化”发现地新地标。

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特质,赋予潮州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人文精神。饶将深化“海洋文化”研究传承,依托潮州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项目、柘林镇西澳岛旅游规划工程等重大项目为载体,将大城所、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等文物遗址,以及大埕月亮湾、海山东沙湾、中华“辟龙”、汛洲岛、西澳岛、澄饶联围等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探索滨海文旅精品路线,以滨海旅游的持续升温助推“海洋文化”广泛传播,打造潮州“海洋文化”展示窗口。

“潮”“客”文化融合,是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等客家围楼,正是“潮”“客”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饶提出,要深入了解“潮”“客”文化融合历程和融合产生的文化,依托客家围楼串联具备“潮”“客”文化融合特色的景点、古村落、土围楼、古驿道等资源,规划建设集农具、生活用具、革命人物、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潮”“客”文化融合发展展览馆,讲好讲活“潮”“客”文化融合历程和融合产生的文化,以及饶北墟镇文化、“作灶头”传统等故事,挖掘“采青”“布马舞”等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打造“潮”“客”文化融合发展区。

保护传承

以珍爱之心守护“饶宝贝”

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饶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丰厚的人文沉淀。面对这一历史馈赠的宝贵财富,饶以珍爱之心做好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守护、传承、弘扬好这些“饶宝贝”。

目前国内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的道韵楼,便是其中一处“饶宝贝”。由于道韵楼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国家文物局于2015年批复同意道韵楼修缮项目立项。当前,饶正进一步完善提升道韵楼修复工程的规划设计,坚持保护为先,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对道韵楼进行整修加固,努力做到修旧如旧。

除此之外,饶还积极推动文物申报,2019年4月19日,“茂芝会议”旧址、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民办博物馆建设也得以鼓励和推动,2020年饶县汫洲镇麦贤得英雄事迹陈列馆纳入市第四批“博物馆之城”系列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饶县同样不遗余力:所城镇中心小学把“旱龙”彩扎工艺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定期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开课,2021年4月,该小学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推动非遗文化“游旱龙”走进校园;今年6月,在全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饶以“非遗进校园”“非遗宣讲”“非遗游学”等形式开展一系列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如由手工艺人走进校园讲述嵌瓷、灰搪的制作工艺,组织学生走进木雕工作室距离感受非遗项目等。

还加强非遗资料收集和书籍的整理出版,先后编印了《饶布马舞画册》《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分布地图集》《饶县文化历史丛书》(九部)《走进校园·饶彩青俗》《彩青手工艺术进幼儿园》等非遗丛书。今年以来,饶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个、县级非遗项目37个。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县级非遗项目39个。

如何进一步强化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会议作出了部署:加快构建饶文物和非遗项目系统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文物和非遗项目数据库,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效能;加快推进道韵楼、新彩楼、南阳楼等围楼修缮和蓝屋古村、永善古村、大城所古村等古村落活化利用,以及丁未路旧街等具有饶文化特色的老旧街区“微改造”,让文化遗存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做好人才保障工作,也是会议关注的重点——要加强文保工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研究型、管理型人才,创新文保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模式,建强文保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

文艺为民

致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期,由饶县委宣传部主办的饶乡村小品大赛,在饶群众中掀起一股品小品、评小品的热潮。全县21个镇和县文广旅体局选送的22个原创本土作品连续三天在线上展播,由网民作为“线上评委”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一活动在当地收获了超高人气,点击量超190万、总投票量超77万,足见群众的高参与度、高支持度。

事实上,在22个小品尚未面世之前,饶乡村小品大赛就已在各镇刮起文艺创作之风。从今年1月起,饶各镇、县文广旅体局就组织发动本地文艺工作围绕本土特色和身边故事进行挖掘和提炼,加以创作排演。

更为难得的是,200名参演演员均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来自饶县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其中有中小学生、教师、基层干部、青年志愿者等。接下来,饶将聘请当代剧作家郭启宏,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专业指导与打磨,力争出精品、优品。

璀璨的历史文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和非遗财富,更赋予饶人充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年来,饶县坚持文艺为民初心,通过着力打造“凤江杯”群众文艺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基层、进乡村等措施,推动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2021年“五一”期间,“凤江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吸引来自21个镇的834名群众舞者参与其中,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广场舞的文化盛宴;

如同与潮剧爱好者之间的一个约会,每月25日晚,饶县滨河公园都会如期举办“凤江戏苑”。《江姐》《辞郎洲》等潮剧经典曲目轮番上演,专业演员和票友倾情演出,让该县的潮剧爱好者在家门口就能距离感受到潮剧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饶还借助县民间潮剧文化协会的力量,在“魅力饶”APP上对每期“凤江戏苑”活动进行直播,让风江畔的潮声潮音传播得更远;

“快乐假期文体飞扬”暑期公益大学堂活动面向5—18周岁身体健康儿童青少年,邀请众多高水专业教师前来任教,免费提供书法、潮乐、灯谜、美术、非遗技艺等与文化体育相关的项目培训,已成为饶青少年度过快乐充实暑假的最佳选择;

先后编印《饶县文化历史丛书》及反映饶396个行政村风俗风貌的《饶印记》系列丛书。推出《饶风诗词》《饶文学作品选集》等一批文艺精品,还创作了城市形象音乐《啊,饶》……

朝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方向,饶将继续推动这项工作纵深发展。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群众文艺品牌,依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传播媒介,大力开展“凤江戏苑”“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线上线下开展文艺精品惠民展演,打响本土文化品牌。此外,还要制定鼓励创作文艺精品力作奖励方案、健全完善文艺人才成长扶持机制等,带动文艺团体和个人进行艺术创作。

文化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优化,持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推动文化馆站提档晋级,饶目前拥有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5个、二级文化站15个,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饶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致力于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饶推进县图书馆、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等景点项目建设,去年还新建、提升了高堂镇前寮村等3个体育健身公园,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公园大融合大发展,建设基层文体服务台。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饶文化强县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饶县起草的2022—2025年文化强县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22个项目中,公共文化设施类项目就占了8项。对此,会议也要求,要研究制订《饶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高水建设一批具有饶特色的文化设施。根据要求,饶还将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各镇开展乡村村晚、广场舞和大家唱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非遗传场所、文化广场等,积极盘活乡村祠堂、旧民居、古村落等资源,促进优质图书、展览、讲座、演出、培训、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通共享。

多元融合

打造“文化+”产业新引擎

在挖掘整合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饶努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动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饶高质量加快发展的硬支撑。

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是饶县大力“文化+”的一个行动——鼓励支持力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发展建设,以“潮州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等重点文化项目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现有文旅企业28家。

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有序推进饶县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项目,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广东抗战第一仗指挥旧址、麒麟岭古驿道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发;广东饶青岚地质公园获得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潮州饶生态休闲之旅”和爱田园研学营地、英粉田园康养度假特色村等分别入选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茂芝会议旧址列入南粤星火路红色主题游径……全县文旅产业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深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饶将立足原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再发力:加快推进饶县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凤凰山茶旅走廊浮滨坪溪文旅项目、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项目、县颐养中心等文旅康养项目建设,构建以北部红色游、中部绿色游、滨海蓝色游为一体的多元化文旅体系,力争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每年推出1条旅游精品线路以及创建1个省、市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在2025年前创建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重点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根据会议要求,饶还将充分发挥潮州菜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一批潮州菜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示范企业,做大做强潮州菜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推动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信息、教育、商贸、体育等领域多元化融合发展之路,打造“文化+”产业新引擎。

■观察

瞄准“实”字

打开文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必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文化是内在源泉。谁能下好文化发展“先手棋”,谁就能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文化强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来抓,是饶县委清晰认知自身文化定位、深刻洞悉文化发展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在这项工作上,饶以行动方案的形式,为文化强县建设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

年来,饶在文化强县建设上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文化建设成绩单可圈可点、精彩纷呈。但在对标先进、拉高标杆之后,便能清晰认识差距——尽管资源丰富,但饶对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培育、打造的力度仍然不足。就拿非遗项目来说,潮州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个,其中没有饶的姓名;而省级非遗项目47个,也只有4个来自饶

因此,饶要在推动文化强县建设塑造新优势、打开新局面,还要继续瞄准“实”字,不折不扣推动各项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干、一年接着一年推。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要有扎实的政策支撑。要加强政策研究,重点研究解读有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梳理形成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政策包”。同时,还要出台各种奖励措施,如对获奖文艺作品给予适当奖励、制定基层文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优评奖机制等,让文艺精品在饶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要扎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通过打造群众文艺品牌,将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延伸至乡村,将更多优质文艺作品带到基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也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饶文化强县建设实践。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要扎实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并驾齐驱。饶之所以能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离不开文化强县建设这一重要支撑。而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也能推动文化与旅游、乡村产业、文创产品融合发展。因此,要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撬动作用,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文化强县建设为饶高质量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南方日报记者杨可通讯员郑忻)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