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益阳市分行(以下简称“益阳农发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聚焦“双碳”目标,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2025年上半年,益阳农发行累放绿色信贷资金11.17亿元,占贷款累放额的45.83%,绿色贷款余额121.08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33.75%。
开辟绿色通道,完善发展机制
安化雪峰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当地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安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时,因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农田提质增效等工程面临资金缺口。益阳农发行安化县支行迅速启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量身定制绿色信贷支持方案。2021年10月以来,累计发放3.1亿元绿色贷款,支持建设2000亩智能温室大棚及配套基础设施,通过实时监测温室环境数据和碳排放指标,实现亩均收入达4万元,有效促进"绿色农业生产+文旅体验"融合发展
在奔向“双碳”目标的征程中,益阳农发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通过“政策+流程+人才”三位一体机制,为绿色信贷注入强劲动能。一方面,对符合绿色标准的贷款项目做到“七个优先”,提升绿色信贷办贷效率,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六大主攻方向”,结合各地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积极找准信贷政策与绿色产业政策的契合点,引导新营销项目向绿色产业标准靠拢,加速推进优质绿色项目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遵循“条线指导、分级管理、同步审核、据实认定”原则,将绿色信贷纳入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从项目营销到贷后监测,严把环保准入关,嵌入11项节能减排指标,强化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同时积极组建绿色信贷专业团队,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通过“靶向施策、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让更多企业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
贷动“绿色经济”,描绘“青山绿水”
绿色是“三农”底色。益阳农发行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三农”绿色发展,引导资金流向,精准支持一大批效果显著的绿色项目。
安化县是梅山文化发祥地,14个传统村落因基础设施落后、民居空心化等问题面临保护困境。益阳农发行创新推出“整体保护+生态开发”模式,发放贷款1.2亿元支持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当地“文旅+农业”经济。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约标准煤87.25 吨,减排二氧化碳 206.55吨,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作为湖南省最大内陆湖,大通湖曾因水质恶化面临生态危机,但由于当地政府财力有限,实施大型治理工程面临困难。益阳农发行及时介入,提供3.9亿元贷款支持大通湖综合治理项目,为地方政府解了燃眉之急。该项目通过“生物净化+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水环境治理,每年可节约氮肥1100吨、磷肥6600吨。同时,依托“水产之乡”优势,大通湖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超千万元,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向绿而行,未来可期。从传统村落的“文化守护”到湖泊湿地的“生态重生”,益阳农发行正以绿色金融之笔,精心绘就一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银城画卷。下一步,益阳农发行将继续以政策性金融之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动能,书写新时代的“两山”实践新篇章。
(吴亚晴 张莉)
益阳大通湖生态恢复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