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争创省级美丽乡村11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完成美丽庭院建设5000个、精品庭院1000个
“挡在进村路上的猪圈拆了,全村道路也进行了硬化,村里环境好多了。”8月17日,卢龙县河南庄村村民牛守安对笔者说。
今年以来,卢龙县实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突出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进县域农村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为建设新时代“京东福地、美丽卢龙”提供有力支撑。
整治提升,村容村貌靓起来
8月17日9时许,在毕家窝铺村荷花池内,朵朵荷花竞相绽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闲适美好的乡村画卷,村民付艳红用手机记录下这美景,发到了朋友圈。
“以前,这就是个废弃的大坑塘,我家离得近,夏天都不敢开窗;后来,村里把这儿改造成了荷花池,现在一开窗全是花香。”付艳红笑着说。
在县里的支持下,今年毕家窝铺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铺设沥青路1000余米、路沿砖7400米,新装路灯100余盏,栽种绿植近1500棵,村内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围绕“洁、齐、绿、美、景、韵”6字标准,坚持院内和院外、村内和村外、主街道和背街小巷“三个并重”,卢龙县深入开展了村庄净化绿化美化行动。“我们开展了清生活垃圾、清建筑垃圾、清庭院室内、清卫生死角等‘十清’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面貌脏乱差问题。”卢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姜济川说。
在净化工作中,清理村庄内公共区域、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实现村庄干净整洁;对残垣断壁、高危墙壁,拆除清理或重新垒砌,保证墙体坚固、外立面平整;清理村庄周边、河道沟渠、坑塘、村庄林带等区域积存的柴草杂物、白色垃圾、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截至目前,共清理村内生活建筑垃圾7896立方米,村内坑塘、水渠及路边排水沟1260处、柴草20201处、残垣断壁155处,村庄基本实现“户户干净、家家整洁”。
同时,科学有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按照生态林、经济林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在进村道路、沟渠边角、房前屋后、小街巷节点等地栽植树木、点缀花草,共栽植各类景观及经济林苗木33万余株,新创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9300个,打造燕河营镇燕飞路、陈官屯镇年家洼等20余个节点景观,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健全设施,村民生活美起来
“村里建了大广场,能容纳四五十人跳舞、休闲,节假日还能办晚会自娱自乐,没想到我的老年生活这么充实。”8月17日晚饭后,66岁的西花台村村民吴艳华来到村里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和邻居们跳起了广场舞。
今年4月,西花台村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在村容村貌整治一新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不仅建了广场,我们还在广场一侧建了小花园,栽绿植、种花草,安装了健身器材,能满足村民多方面需求。”西花台村党支部书记段国锋说。
在实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卢龙县坚持村容村貌整治和文明新风建设两手抓,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农业、教育、卫生、文体、交通等部门资金1.5亿元,实施饮水安全、村卫生室建设、综合服务站建设、文体设施建设等,推进城乡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行政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目前,全县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农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实现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54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以文化人,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各行政村融合地域特色、旅游资源、历史沿革等要素,建设文化墙6万多平方米、微景观1万余个,宣传村内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在提升村庄整体气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有效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建设13个乡镇史馆和72个村史馆,编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同时,组建68支特色宣讲小分队,采取“红马甲”“文艺轻骑兵”等形式开展活动,以文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提升。
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为依托,卢龙打造新时代文明村级实践站438个,举办文艺活动600余场次。“在形成良好风气的同时,让村民更加宜居。”卢龙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辉介绍,今年以来,全县争创省级美丽乡村11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完成美丽庭院建设5000个、精品庭院1000个。
建管并重,长效机制用起来
“刘大哥,你家门前堆放的黄瓜秧该收了,要不影响咱村环境。”8月18日6时许,正在巡查的西花台村网格员段守卫边提醒边帮着包户村民把门口垃圾收拾干净。
为了确保包片的15户村民家附近卫生无死角,段守卫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遍,对于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处理。
2019年开始,西花台村实施了村庄清洁、污水治理、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西花台村实施网格化常态管理,将全村划为4大片区,由4名村党支部委员担任网格长,下设16名网格员负责管理片区环境卫生,形成了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重建更要重管,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制度,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可持续,让农村环境面貌由‘一时美’变为‘长久美’。”卢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立斌说。
卢龙县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主要领导包片、乡镇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街道、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的“五包”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细化网格员包联职责,网格员对所分包区域负总责,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另外,健全资金长效保障机制,财政、村集体、群众三方合力,共同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的可持续性。
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变政府大包大揽为村民自愿参与。卢龙将村庄保洁、农户门前卫生保持、定期大扫除等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通过媒体平台、村内大喇叭、微信工作群等渠道,加强文明宣传,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健全督查考评机制。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实行周点评、一线督导、月底晾晒曝光和季度考核的督导机制,创建“红黑榜”,对环境提升效果好的典型村进行表扬,对环境面貌迟迟不改善的村进行曝光。到目前,已评选出红榜村30个、黑榜村36个。(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孙也达 通讯员 毛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