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高效推动基层治理改革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2-09-21 11:31:56来源:珠江时报

夕阳下,色彩明艳的波斯菊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行人不禁放慢脚步,拍照“打卡”……千灯湖花园段五胜涌岸边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是一片缤纷的花海。从2019年开始,中海千灯湖1号物业服务中心携手同德社区党委以“创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小区楼长、热心居民等对五胜涌岸边的荒地进行翻土播种,硬是在家门口种出了一片“网红花海”。

这是桂城街道“创熟”工作的小小缩影,也是南海区高效有力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贯彻落实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织密三级党建网格、建强小区党建阵地、创建熟人社区等措施,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探索具有南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动联系更有“深度”、服务更有“温度”、成果更有“满意度”,有效激发了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活力,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如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蓝图在南海徐徐展开,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建强战斗堡垒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桥头堡”,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唯有建好基层党组织“四梁八柱”,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南海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基层,活力来自农村基层。改革开放之初,南海率先赋予村社发展自主权,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城市、搞工业,大大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但由此也带来了土地利用碎片化、村社权责倒挂等问题。

年来,南海区坚持把织密三级党建网格作为推进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把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村社网格,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年过五旬的陈冰是南海区里水镇宏岗村的一名基层党员,每天奔走在村委和群众之间,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想,是她最常且重要的工作。“能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我感觉我的工作很有价值。”陈冰把做群众的“贴心人”当作自己的追求。她走街串巷的工作日常正是南海区5395个“户联系”党小组的生动写照。

自2016年12月起,南海全面实施“户联系”制度,发动全区党员以户为单位联系全体居民家庭户、非户籍家庭户、工商企业户和各类社会组织,通过物色培养党员骨干担任“户联系”小组长,充分发挥“户联系”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此基础上,南海积极搭建村(社区)党组织、经济社(住宅小区)党支部、户联系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通过全面实施“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制度,突出重要事权清单管理,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

“以前村民会把杂物放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后来经过党员的入户宣传,大家主动清理杂物,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个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里水镇宏岗村党委委员张衍科,多次参与村党委及经济社党支部的沟通会议,收集群众的意见,谈起村里的种种变化,他充满了喜悦。

目前,“三级党建网格”已在全区292个村(社区)党组织、2196个经济社(住宅小区)党支部建成户联系党小组5395个。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经济社(住宅小区)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党小组为“神经末梢”、党员为“根系”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主干体系。

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社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是加强城市治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单元。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居民自治”越来越多走进村社居民生活当中。

今年71岁的黄伍根,是西樵镇樵华社区的一名退役军人,退休后加入志愿者队伍,定期走访探望孤寡、残障老人。在当地,根叔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工作室,是樵华社区的一个矛盾调解室。“我希望能为这个社会多做些事、多帮助些人,践行一个老党员的初心。”黄伍根说。

像黄伍根这样的志愿者,在南海各个村社还有很多。他们不光义务帮人调解矛盾,还组建红色管家、红色物业等团队,协助社区打造更宜居、和谐的环境。

作为制造业大区,年来南海在经济与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熟人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人口的比例超过了户籍人口,人口老龄化加快。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让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大,居民诉求呈现出多样化、个化、复杂化、动态化等挑战,带来了一系列基层治理新难题。

针对这些痛点,以问题为导向,2021年,南海区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致力于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情感归属无依、家园认同缺失、公共精神难聚等问题。

实践中,南海区推动区域化党建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融合共生,引导社工、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着力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纠纷”的基层治理格局。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不愿社交到走出家门,再到积极投身社区各项志愿服务……在这一过程中,社区负责“穿针引线”、搭建台,助力居民社团成长。在小区推进旧楼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居民的公共精神和自治意识被唤醒,都市社会筑起的心灵藩篱被打开,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此,家住同德社区桂华丽景小区的居民张阿姨很是感慨,“以前小区脏乱差、邻里矛盾多、车辆乱停放,现在鸟语花香、邻里和睦,大家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通过健全“三长制”、搭建村(居)民议事厅、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南海已初步摸索出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共治为焦点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根据工作计划,今年,南海要实现全区70个城市社区“创熟”全覆盖,并进一步向农村社区探索,选取10个农村社区开展“创熟”试点。

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效能

基层安则南海安,基层活则全局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事关南海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今年6月,南海召开基层治理改革动员部署“万人大会”,动员区、镇、村、社四级同心发力、同向而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系统工程。

“村社要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来。”现场,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抛出了“三引三管三提升”的工作总思路,即以党建引领、文化引航、志愿引导的“三引”方向,凝聚了基层治理强大合力;用管人、管事、管自己的“三管”路径,激活村社细胞,优化了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打造提升公共服务水、提升智慧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三提升”目标,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的活力。

根据区委研究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南海将通过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深化党群联系服务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创新要素配置机制5大重点工作13项创新举措,着力破解基层“政府干、群众看”等难题,全面提升南海基层治理现代化水

高效推动基层治理改革,关键是要实现党的决策部署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此,南海明确提出,构建贯穿区镇村社“一插到底”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动力主轴,实现“组织建设一联到底、村社队伍一管到底、基层治理一抓到底”。加快健全“三张大网”,即建立“1+7+X”区域党建网,深化三级党建网格建设,创建“智慧党建”掌上村居善治网络,实现资源要素高度集约、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同时,加快建设“1+7+N”10分钟党群服务圈。

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最末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善于把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南海在持续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加快打造基层治理骨干队伍的同时,还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乡风涵养中,集思广益、化解矛盾、招商引资、慈善公益等作用,推动乡村善治。启动“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集结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力量服务下沉至村社,结对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集结万名以上志愿者,带领群众共同参与,激发村社自治新动能。

此外,南海还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把区域内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联结起来,把大量流动党员管理起来,实现党的组织、活动、作用全覆盖,积极推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在推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中,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加快形成。(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基石)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