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构建“全市一张网”输储气格局 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时间:2022-10-25 08:29:25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市花都区珊瑚门村施工现场,一派热闹景象。就在7月,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四期工程珊瑚门站—田心调压站管线工程施工总承包(标段一)工程正式开工。珊瑚门站—田心调压站管线工程是广州天然气主干管网“十三五”规划的主要项目之一,对广州市构建“全市一张网”的高压天然气输储气格局具有关键影响作用。

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已成为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势所趋。今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并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能源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牢固,能源结构更加优化,能源产业更有活力,能源管理更加科学,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立足新起点,面对新要求,广州不断推进基础建设、拓展消费规模、规范运营秩序、强化行业管理,在供应、输送体系设施的建设基础上,抓好燃气发展与安全管理,为广州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提供保障。

布局丰富气源,为天然气应急储备兜底

在南沙区小古岛库区,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管线工程(调峰气源站—黄阁门站段)(下称“配套管线工程”)在广州LNG气源站小虎岛首站施工现场打火开焊,标志着配套管线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广州加强天然气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超大型城市,广州目前处于西气东输二线、大鹏LNG以及珠海金湾LNG三路气源的管道末端,输气干线距离长,一旦管道遭受破坏,将会存在天然气供应短缺甚至中断的风险,建立自有的天然气应急保障系统,对一座超大型城市的发展、能源供应安全、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目前,广州积极规划构建多元化供应格局,提高气源保障安全能力。巩固目前广东大鹏LNG、中石油西二线天然气、中海油天然气和TUA气源的基础上,争取西气东输三线管输天然气、新粤浙管输煤制天然气、川气入粤管输天然气等潜在气源,用好TUA气源,充分利用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采购气源,不断增加自主掌控气源的能力。

从源头上保障超大城市用气质量,广州更要未雨绸缪。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供气企业要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7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对于广州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然气供应应急调峰系统十分关键。

在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广州燃气集团属下全资子公司粤海番禺石油化工储运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开始筹备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的投资和建设。

2019年9月30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包括储气库项目和配套码头工程两个子项目。储气库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43.78亿元,建设规模为2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建成。目前,储罐已完成桩基、外罐、内罐施工、水压和气压试验,正在推进保冷、工艺装置设备安装等工作,总体施工进度完成约90%。

气源站二期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岛小虎化工区内,在预留地上进行建设。储罐区新增2座16万立方米的LNG全包容储罐。2022年下半年完成项目备案工作,2023年上半年开工,2025年底建成投产。

同时,配套码头工程将在原有的2万吨级和3万吨级两座石化码头的场址上改造重建一座可靠泊仓容3万—14.7万立方米的LNG船舶的专用接卸码头,其中水工结构按靠泊仓容18万立方米的LNG船舶的规模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预计2023年4月配套码头工程机械竣工。目前正在进行码头及引桥浇筑、港池疏浚、凿岩及清礁等施工,施工总体进度完成约50%。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离不开能源安全保障基础的不断牢固。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的建设,将极大提高广州市天然气储备应急能力。“气源站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广州市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化解广州地区无应急保障的突出矛盾,提升广州地区燃气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广州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完善输配系统,促进燃气管网互联互通

8月22日,荔湾区海龙街增南花苑复建房小区里,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荔湾区海龙街道城中村管道天然气工程开工建设,200多户居民有望用上管道天然气……从2021年广州市第一个乡村管道天然气试点工程开启超大城市“送气下乡”以来,广州以“为民、惠民、便民”为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管道燃气还为居住在城中村、老旧小区的千家万户送去“暖流”。

“送气下乡”只是广州不断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格局的一个切面。

十年来,广州不断完善天然气管道建设,管道燃气用户数增长超过2倍。截至2021年底,全市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292万户,供气管道长度10770公里,供气总量约19亿立方米。

天然气管道构成了城市用气发展的血管,而整体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则对基础设计建设提出了更多更复杂的要求:门站、高—中压调压站、次高—中压调压站、区域调压柜、楼栋调压箱、高压管道、次高压管道、中压管道、低压管道等设施的建设一个都不能落下。

根据《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提出,拓展天然气管道覆盖范围,同时根据近远期发展需求,统筹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时序;结合上下游情况,合理对接上游供气端及下游用气端。

在现状构成基础上,广州供气端增加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用气端增加大直供用户,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通过高压管道与燃气管网相连。同时,规划续建珊瑚门站,新建大岗门站和小楼门站,改建黄阁门站和北兴门站。全市天然气门站总数达到9座。

在高压网管建设方面,广州将借助上游管道作城市高压管,包括利用国网连通北兴门站和鳌头门站,利用大鹏输气管连通广州应急调峰气源站到广源门站;建设超高压管连接门站,包括珊瑚门站—北兴门站联络管;小楼门站—北兴门站联络管;小楼门站—石滩门站联络管;大岗门站—黄阁门站—金山门站联络管;广源门站—石滩门站联络管。建设超高压管连通广州应急调峰气源站与城市高压管,包括广州应急调峰气源站—黄阁门站等,形成“四环”高压管网……根据《意见》,广州规划新建高压管道总长度将达到约150千米。

而在中压管网建设上,广州将针对外围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相对较薄弱的现状,重点解决覆盖问题,加强各行政区连通管道建设,将中压管网建设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分区根据现状进行建设,最终实现加强各燃气企业间燃气管道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市一张网”。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广州也将加强与佛山、中山、清远、惠州、东莞等城市中压燃气管网间的连通,促进大湾区燃气管网互联互通。

推广智慧燃气,全链条赋能绿色发展

在广州发展集团南沙产业管理服务中心一楼,南沙燃气公司营业厅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驾驶舱耀眼瞩目:数据驾驶舱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现,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公司销气量统计、工程建设、用户发展、附加业务、管网巡查、用户安检、管网设备设施维护等生产经营信息;点击“专题分析”,即可生成管网风险云图,通过整合打通南沙区灵山岛尖管网设备预警、巡检、抢险调度、在建工程、生产设备等数据信息,管网风险云图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预警报警,利于及时排查整改,保障安全供气。

这是广州城市管理智慧化的生动实践。城市管道燃气安全平稳运行是营造和谐幸福城市环境的基础,也考验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基础设施不断智慧化为广州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中枢监管能力。

顶层设计做好制度保障。广州市燃气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2020年,筹建成立了广州市燃气事务中心,承接燃气行业管理和燃气工程建设、市政燃气压力管道监管的事务性、技术型工作,为服务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全面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职责,推动行业安全分级管控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落实,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燃气行业的分级防控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

技术创新做好后台监控。在广州城管局的指导下,广州燃气集团大力推动智慧燃气体系建设。南沙燃气公司作为建造智慧燃气试点单位,以燃气应急精准调度为例,在“智慧燃气大脑”的加持下,管网运行多了一个高智能助理,如发生燃气第三方施工破坏事故后,系统第一时间自动通知事故点附近3公里范围内的抢险应急车辆,发送需关闭阀门的名称;分析事故点路段、施工类型、管网压力等参数,计算出受影响用户范围、停气时间等信息,并推送到公司领导移动终端;同时,公司领导可通过移动设备,实时观看由现场抢险人员监控设备传来的抢修视频,便于及时了解和指挥现场抢险抢修进度。

以人为本推广智慧化终端。如今在不少广州市民的家中,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已经成为安全用气的“标配”。智能燃气表具有智能计算、远程抄表、安全监控等多种功能,现已在广州地区投放超过130万台,占比67%,成为全国首家百万物联网燃气表示范应用项目,也使广州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物联网智能表规模化普及应用覆盖率最广的智慧燃气城市。

从纸上的制度到居民的家中,燃气管道连接起供应与使用。而在这10000多公里市政燃气管网和300多万燃气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背后,还有一群应急抢险救援队队员,为广州安全用气保驾护航。如今,广州市城镇燃气行业(管道燃气)应急抢险救援队、广州市城镇燃气行业(瓶装燃气和车用燃气)应急抢险救援队相继成立,为广州市燃气安全管理正式进入市区分级、政企共管的全方位、立体式应急管理新模式打下基础。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州燃气工作不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正着力强化能源供应安全,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广州市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支撑保障。(●南方日报记者马艺天冯艳丹)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