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加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培育新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时间:2022-08-15 09:32:02来源:广西日报

博白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加速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该县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在培育新产业、强化新科技、推进新模式、赋能新探索上下功夫,守住了“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社会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

如今,“四新”已成为博白县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目前,该县销售过亿元的产业由9个增加到17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富硒产业、奶水牛产业向“双百亿”产业稳健推进;“博白桂圆”“博白白切”“客家村落”品牌成为助推该县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A培育新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8月9日,记者走进博白县江宁镇木旺村桑葚果酒厂,一股酒香沁人心脾。2015年回家乡发展桑果产业、现担任博白县南流湾水果专业合作社社长的李宏万,正带领员工忙着酿造一批桑葚果酒。

“我种植桑果有2000多亩,用桑果酿果酒、制桑叶茶,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已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李宏万说,他于2019年成立广西南流湾酒业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桑葚红酒,现在年发酵酒量由300吨上升到1000吨,年产500吨成品果干,年产15万公斤桑叶茶。在202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李宏万与柬埔寨客商成功签下7.6亿元的“江宁红”桑葚酒订单。李宏万的公司由籍籍无名,一下跃为广西最大的纯桑果酒生产商。

近年来,博白县立足特色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7个,依托“一园三带五区”产业结构布局扶持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空心菜、桂圆、荔枝、草鱼、水稻等是博白县的传统产业。该县着眼振兴实体经济,在抓好这些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稻、菠萝蜜、青柚、麻竹、金花茶、柠檬、奶水牛、桑葚等特色新产业。

“我们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培植和发展农业新产业。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集聚,支持新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博白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荣杰说。

今年3月28日,该县总投资7500万元,通过整合博白县三桦石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种植资源,合力发展菠萝蜜、桑葚、陈皮柑、杂交水稻种子、桂圆、麻竹等6大特色产业。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106个村1.25万户农户5万多人增收致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博白县建成特色产业基地7.1万亩。博白空心菜、博白桂圆肉、那林鱼、博白杨桃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数量占玉林市一半以上。此外该县已培育了富硒经营主体24家,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2个,打造了“一起同柑”“博白香米”“十二哥杨桃水”等有影响力的富硒农产品品牌。

B强化新科技助农业向专业化发展

8月6日一大早,在水鸣镇博白空心菜种植基地,友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友军带领10多名村民忙着采摘空心菜,准备销往南宁。

博白空心菜是该县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县种植博白空心菜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量3万吨以上。但博白空心菜对生长环境特别是土壤要求很高,扩种或异地种植比较难。

“经过我们夫妻俩多年的摸索,一次次进行土壤改良试验,易地种植获得成功。现在,在博白县水鸣镇、径口镇等地建成空心菜种植基地。”王友军说,他们攻克了博白空心菜不能异地种植的技术难关,由1000亩扩大到6000亩,100多户菜农依靠种植空心菜走上致富路。仅去年,该公司就在区内外销售空心菜300多吨,价值300多万元。

近年来,博白县农业发展着力孵化新科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该县通过发展现代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入融合,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如今,全县以新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加速转变,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博白县不断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龙头企业依托科技得到不断壮大,成效显著。目前该县通过高企认定的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家。2021年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件,2021年博白县技术合同成交额的任务数是1.4亿元,实际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51亿元。

C推广新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近年来,博白县农业发展着力推广新模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迈进。

博白县是“全国农机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改变传统粮食作物耕作模式,不断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目前,全县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75家,社员1196人;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3家,玉林市示范社8家。

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该县“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助推农业产业高端化、高效化、网络化,引进了桂果果、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投入500多万元建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引导脱贫户加入合作社,为种养大户、脱贫农户与电商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牵线搭桥。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28个、村级网点数量1200多个,遍布358个行政村(社区),真正实现了脱贫村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形成了“客家桂圆”“客家味道”“怡玲家的水果”等系列电商品牌。

同时,改变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让农民变产业工人。目前,全县18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7296户脱贫户发展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该县农业产业推广新模式成效显著。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全区领先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4万户,“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同时,该县着力农业赋能“新探索”,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通过打造七大园区经济;鼓励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报记者闭初健通讯员宾业海朱思实习生刘庭锐文/图)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