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国家公祭日什么时候确立的 1213日国家公祭日活动意义

时间:2022-11-21 11:18:50来源:三好财富网

1213国家公祭日什么时候确立的?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1年前,在那个黑暗的寒冬里,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以令人发指的手段,惨绝人寰地将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被俘人员屠戮殆尽,六朝古都顿成人间地狱,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一个装置,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如同81年前那场人类浩劫中,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永远消逝。历史学家估算,如果将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足有320多公里,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

除骇人听闻的集体屠杀外,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灭绝人性的各种 *** ,在心惊肉跳的六个星期内,酷刑、虐待、玩弄、奸淫接连登场,乃至丧心病狂的杀人比赛,侵略者施暴的手段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八十多年后捧读历史记录依然不寒而栗。

近年来,特别是设立国家公祭日五年来,更多亲历者、幸存者的日记、口述等不断被公布,历史的细节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并被不断完善、丰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以及幸存者的口述等如山铁证,翔实地揭露了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将残暴的侵略者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大屠杀不可避免地离当世之人越来越远。12月2日、3日,94岁的幸存者赵金华和陈广顺相继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离世时距离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只差十天。而今年以来已有20位幸存者不幸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是这场大屠杀的亲历者,也都已年至耄耋,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会不断把他们带走,关于这段历史最鲜活的片段将中断。

国家和民间以良性的互动与时间对抗,以保留这段不忍直视的民族记忆,修复被时间湮没的历史片段。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设立四年多里, ***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两次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个体自发的努力更让人动容。在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早已垂垂老矣,在本可以颐养天年的年龄,他们用生命与时间赛跑,有的赴日作证,诉日本右翼;有的担任纪念馆志愿讲解员,讲解历史;有的坚持参加清明节、国家公祭日活动,自揭创伤,以亲身经历示人。就在几天前,海外首座“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里士满希尔市落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上已存在10664个名字,合计近四万字,每一个名字甚至每个字背后都连着一个破碎的家庭,都有一串悲惨的故事,这些家庭和故事组成了我们不能遗忘的民族记忆。

遇难者名单墙地处露天广场,多年来,墙上很多字迹已经模糊。南京大学生志愿者们冒着严寒,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加班,重新描红了这一万多个名字。脸吹红了、手冻僵了,他们依然在坚持,每一笔、每一划都全神贯注。当向他们致以谢意时,他们异口同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次活动更富象征意义。对遇难者的名字的擦拭、描红,如同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活动,也在提醒世人,要时常擦拭民族的记忆,这场国难虽已远去,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吾辈当自强,方使国不受他人之侮”的家国情怀得以传承,进而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让每一名中国人感同身受。在河北,侵华日军大肆推行建立“无人区”,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三光”政策,肆无忌惮地使用化学武器毒杀无辜平民,制造了唐山潘家峪、石家庄梅花镇等灭村灭镇的血案;毫无人性地迫害普通工人,在张家口的龙烟铁矿、下花园煤矿和井陉矿区制造“万人坑”,犯下了累累滔天罪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81年过去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在华北,在全国各地以极为残忍的手段制造的大屠杀和血案已成历史,但将永远被记忆,历史也永远不会翻过这悲惨的一页。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让人人都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愿和平永存,惨剧不再发生!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