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病原体指的是什么?血液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时间:2023-03-27 15:52:12来源:北流生活

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或其他体液的、能够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可通过接触已感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进行传播,例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如果接触到不明的液体,一定要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必要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感染病毒,引起严重后果。

血液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一、组织感染:

1、器官组织感染相关:皮肤、肺、肾等器官组织感染时,一些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一般会有较为明确的原发病灶,比如皮肤疖痈、肺炎、肾盂肾炎等,并有相关症状,如皮肤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咳嗽、咳痰、血尿、泡沫尿等;

2、黏膜寄生菌感染相关:口鼻腔、呼吸道、胃肠道、生殖泌尿道黏膜会寄生一些细菌,这些细菌与人体共存,对人体有一定益处,在机体免疫力正常时通常不致病,但当机体遭受化学、放射治疗、严重感染、烧伤等损伤,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寄生的细菌即可大量繁殖,并发生转移,引起血液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1、器官移植相关:指器官移植、人工移植物相关的医源性感染。如骨关节移植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心瓣膜替换术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肾移植后厌氧菌感染等,由于器官移植后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增加移植物存活概率和时间,免疫系统被抑制,就会较难控制感染,可能由于控制不当引起血液感染,患者一般有明确的移植史;

2、输液、输血污染相关:如果静脉给药时药物或装置受到细菌污染,也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血液感染。一般是由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或操作不当而导致;

3、导管所致感染:比如长期插尿管、气管导管以及引流管等,细菌容易沿导管感染器官,控制不当时可入血导致血液感染。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