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产业赋能提升经济质量

时间:2022-10-08 09:51:46来源:广西日报

核心阅读

百年商埠增活力,奋进兴宁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首府南宁版图东扩,兴宁区乘势而上、奋发进取,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兴宁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1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建设路上,党员是带动群众的“火车头”。2014年8月,身为党员的火龙果致富能手农俊杰竞聘上岗成为昆仑镇太昌村一名村干部,本着先富带后富、走好共富路的理念,他经常与村民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耐心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2015年开始,农俊杰与兴宁区的电商企业合作直接供货,拓宽销售路子,同时积极与广大企业家联系沟通,全力为本村产业招商引资,引进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兴宁区昆仑镇太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20万元。

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兴宁区三塘镇路东村原有山地、林地、花卉基地以及旧村民宅基地3000多亩。路东村“村两委”通过发展山地鸡养殖,逐步打造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养殖产业链,走上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正确道路。

2021年,兴宁区积极引导企业党建、生产同向发展,培育“富凤”鸡、“华兴”鸭、“壮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牵手桂林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金融”双重力量。如今,路东村富凤鸡产业示范区已建成亚洲单栋最大的山地鸡孵化园之一,“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兴宁区三塘镇、五塘镇、昆仑镇等周边乡镇农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

一个个龙头企业引进村子,一个个助农项目实时落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对党组织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只要跟着干,就能富起来”成为群众心中的信念,党建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深入人心。2022年,兴宁区以“党旗领航”助力发展,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先锋工程”,截至9月27日,兴宁区城区4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17.6万元。

2产业赋能提升经济质量

在兴宁区五塘工业集中区的京东南宁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一批智能分拣机正自动沿着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将包裹自动移载到特定的位置。京东南宁电子商务产业园是兴宁区五塘工业集中区的精品项目,是推动兴宁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标杆项目。依托电子商务的交易仓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是兴宁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年来,兴宁区借助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和自治区打造“数字广西”的契机,围绕“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趋势,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兴宁”。通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重点推进“一站式”服务,兴宁区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大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兴宁区是首府南宁的老城区,也是城市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区之一。年来,该辖区鼓励、引导商贸企业提档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培育综合型消费商圈,促进城区经济增长。以朝阳商圈为重点,推动老商圈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变;新城吾悦广场和首创奥特莱斯两大商业综合体开业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东沟岭—金桥—三塘新商圈初具雏形;“老南宁·三街两巷”项目2019年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步行街后,继续打造其成为国家级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9月30日,“老南宁·三街两巷”二期正式开街,为兴宁区的商贸繁荣注入新鲜血液。

从2021年伊始的“惠聚兴宁嗨购大赏”活动,到横跨6月至7月的“活力兴宁购物节”,再到2021年底的电商大集活动……“通过发展线上直播和线下促销有机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多家企业销售额逐步回升,丰富的促销活动和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正逐步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兴宁区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局局长方洪波高兴地说。2021年,兴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5.3亿元,消费总额和增速在南宁市各城区中均位列第一。

2017年到2021年,兴宁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32.70亿元增长到了393.7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兴宁区围绕“一轴四区五园”的战略布局,加快步伐全面升级产业,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旅游+”、数字经济、“体育+”、生态康养、传统工业六大支柱产业。

3碧水蓝天绘就生态画卷

行走在那考河边的栈道上,四周没有喧嚣的噪音,耳边是虫鸣鸟叫,目光所及皆是绿意。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幅碧水蓝天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那考河环境优美,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观赏,周边居民也喜欢来这里散步、健身。”定居在那考河社区的张维华正准备去河岸边的小凉亭,和小区文艺队的伙伴们练新学的广西民歌。

2017年4月,书记在南宁视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了肯定。“5年来,我们牢记书记的嘱托,始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坚持‘生态+体育休闲’的发展思路,持续深化‘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推动那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作为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北京排水集团南宁公司总经理柏春荫见证了那考河生态治理的发展历程。

5年来,那考河的生态治理成效不断取得新进展。那考河主要指标较2017年均提升约40%,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部分指标达II至III类;新增水生动物14种,新增飞禽鸟类7种,新增植物160余种。那考河项目不仅入选广西第一批美丽幸福河名录,而且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奖”。

“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昔日黑臭小河沟,如今香艳展绚烂。”从昔日的黑臭水体到如今的清波荡漾,这是那考河生态整治的真实写照。年来,在南宁市“治水、建城、为民”的政策指导下,兴宁区积极打响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攻坚战”,持续推广那考河治水模式。目前,兴宁区5个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达100%,入河排污口水质达标率达100%。2022年以来,兴宁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

兴宁区持续打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扬尘、臭氧污染、餐饮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抓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大力发展垃圾焚烧、风力发电、屋顶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以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管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同时,兴宁区积极推动网格治理与市容环境全域整治深度融合,健全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加强环保宣传。绿水青山共蓝天,兴宁区为擦亮美好宜居城市南宁的生态绿城“金不换”招牌贡献力量。

4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兴宁区委、区政府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采取针对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幢幢功能完备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间间标准化教室应运而生,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布局在兴宁区更大程度适应教育发展;以文化打造特色学校,用文化培育优质教育品牌在兴宁区这片热土方兴未艾……2015年兴宁区成为广西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城区;2017年兴宁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广西首批)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2016年、2020年兴宁区被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兴宁区的教育工作如同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

让每一个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所学校各具特色、蓬勃发展。这是兴宁区党委、区政府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目标。据悉,2016年至2020年9月,兴宁区共投入教育经费约19.0335亿元,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约16597.31万元,为中小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室和购置电脑、课桌椅等教学仪器设备投入8049.3万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投入916万元,累计解决8600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

今年7月,南宁市举办的2022年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暨卫生健康下乡活动在兴宁区三塘镇路东村留肖坡开展,来自南宁市卫健系统的各单位向兴宁区村民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这是兴宁区百姓在医疗健康领域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生动写照。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年来,兴宁区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加快高水医疗机构建设,不断增加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自200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兴宁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统筹兼顾、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区各项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均衡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从病有所医到学有所教,再辐射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更广泛的民生领域,所有这些事业都凝结着兴宁区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心血,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件接着一件办。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一项永恒的民心政治工程,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周小嫄武莹侯呈志)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