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08亿元,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284.9亿元,增长9.7%;规上工业总产值1563.68亿元,增长14.9%……一组组数据,折射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仲恺高新区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离不开该区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要素,加强创新人才支撑,完善孵化培育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开发科研助理岗位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所谓科研助理,主要是指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在其中从事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学术、财务等工作的人员;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两个多月前,许钰淳从惠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以科研助理的身份进入惠州高盛达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网页功能测试、APP功能测试等软件测试相关工作。在她看来,这是一份难得的理想工作:“不仅专业对口,而且公司也重视对新员工的培养,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今年毕业季,2009名像许钰淳一样的应届毕业生来到仲恺高新区,从科研助理岗位开始迈入人生新篇章。截至8月31日,仲恺高新区超额完成科技部关于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的任务要求,目标完成率达669%,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
科研助理岗全省第一完成率的背后,离不开仲恺高新区多措并举打好科研助理“组织牌”“政策牌”“服务牌”的努力。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任务安排的通知》,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不仅成立了科研助理岗位工作专班,推进“高企服务+科研助理开发”动员工作,还联合区社会事务局等单位,开展就业服务进企业、进校园,以及“云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不仅能吸纳毕业生就业,也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我们今年新招聘了40名科研助理,这些人将为企业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人才支撑。”惠州高盛达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周璐介绍,作为一家集无线模组研产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前企业正着力将无线产品的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家电市场拓展到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科研助理将进一步夯实人才梯队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补充更多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科研助理是我区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加大力度协同落实好区内人才政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为企业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确保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引进单位用得上、用得好。
“真金白银”奖补
科技创新要素日益完善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影响下,仲恺高新区对创新人才渴求不减,86家企业提供了2009个科研助理岗位。这样逆势而上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着力推进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要素不断完善。5月,《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仲恺高新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相继印发,通过补贴高企研发投入、奖励高企整体搬迁、解决高企员工子女就学等措施,为科技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专注于智慧安全用电的华邦创科(惠州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辖区内首批受惠企业之一。“对于首次认定高企的企业,惠州市和仲恺区一共给了20万元奖励;企业所得税税率也从25%减少到15%。”华邦创科副总经理黄九英介绍,该公司去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刚好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目前,华邦创科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组建了IC设计团队,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70项。“未来,公司将把奖补资金继续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攻破技术壁垒,开发适合更多应用场景的智慧安全用电产品。”黄九英说。
与此同时,仲恺高新区还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营造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据统计,2021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7.83亿元,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连续多年超20%;带动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82.6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6.57%。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超2万人、高水平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70个、领军人才188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15个,创新人才高地初步形成。
随着科技创新要素日趋完善,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8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全国64个园区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仲恺高新区入选,科技创新实力可见一斑。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仲恺高新区专利授权量84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01件、PCT申请311件,各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2022年新增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全区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8项、省级专利奖12项;累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家、示范企业2家;共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4家。
创新平台数居全市首位
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布局
透过“一束光”,就能实时监测水质?这个如同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已经在惠州变成了现实。今年以来,惠州已经在供水系统终末端200多个点位安装了紫外光谱水质监测仪,并通过“5G+紫外水质监测”技术,解决了传统化学水质检测耗时长、二次污染、成本高、参数少等行业痛点问题,实现了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用水安全。
这是具备城市供水全过程监测预警和智能分析功能的“5G+城市供水”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下称“惠工研院”)“智慧输出”的主要成果之一。作为仲恺高新区去年新获评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惠工研院聚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三大领域,开展创新性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工作,是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加大对以惠工研院为代表的各类创新主体和平台引导,推动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孵化育成体系逐步完善。据统计,2021年新增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与深圳市并列全省第三;广东省智慧家庭及物联网通信融合企业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总量4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130家,创新平台数居全市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仲恺高新区“以赛促创”,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优化高企孵化培育环境。迄今为止,该区已连续承办6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惠州赛区)暨“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发动516家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其中3家企业获国奖,51家企业获省奖,72家企业获市奖。
与此同时,通过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仲恺高新区建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区直各单位为成员的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区高企培育认定各项工作。经过发展,2021年该区拥有高企677家,总量保持全市第一;2022年上半年,该区共发动了404家企业申报高企,预计全年净增高企223家,总量超过9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预计超750家。
未来,仲恺高新区将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道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源链、资金链、要素链和人才链,实现“六链”融合发展。一方面,支持大企业与高校院所在区内建设专业实验室、研究院和孵化载体,建设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另一方面,抓好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运用,出台《仲恺高新区企业上市奖励管理办法》,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撰文:于蕾马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