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深汕农村经济“微循环”

时间:2022-09-30 08:38:40来源:南方日报

清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S387赤石段上,沿路樱花木棉树长出嫩绿新叶,阳光洒向明热河,沿着彩色慢行道蜿蜒向前,鸟儿的鸣叫、游客的欢笑声、孩子的读书声、农园的颠勺声交织回荡,一条新路,“引”出一路田园都市新景。

路边汤泉农家菜老板感受到今年赤石段维修一新带来“路通财通”大变化。“彩色绿道修到家门口,游客明显多了,我们做买卖很有信心!”

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下称“深汕交通局”)以群众所需为导向,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切实打造“畅、安、舒、美”的城乡交通网络,实现人便其行、人畅其行、人享其行。

“四好农村路”建设3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187个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底化和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两个全覆盖”,18.35公里的等级外道路提升为等级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100%,整治通村道路73.91公里,推动21座危险桥梁、17处高风险边坡全面整治,大量农村道路交通智慧化应用场景落地,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绿色的交通出行服务。

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砂石路,到如今“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的新生活,深汕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充分发挥交通在服务深汕农业生产转型、助力城乡关系重塑、乡村格局重构、乡村治理完善、凝聚民心民情等方面的先行作用。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正激发城乡力量,推动乡村进步,绘就振兴画卷,铺就深汕美好明天。

受访者供图

致富新路

打通深汕农村经济“微循环”,小道路“引”来湾区大市场

“周末基本客房全满。”深汕特别合作区大安村,天子山农业庄园负责人梁华最越发忙碌,一边是休闲采摘的游客多起来,一边是庄园建起“直播间”,木瓜、火龙果、百香果等农产品沿着赤石镇主干道源源不断运往大湾区城市。

这一变化源自大安村民向深汕交通局提出的一项诉求:整治赤石镇主干道。通过科学规划道路整治,如今黝黑的路面宽阔坦,通行有序,路面干净整洁,交通标线清晰醒目。

主干道路和“毛细血管”路网的全面整治,打通居民出行“堵点”和乡镇经济发展“难点”,为赤石镇绿茶、蜜柚、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提供先决条件,更将“藏”在深山的旅游资源彻底激活,将绿水青山变为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能不能借助更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赤石段道路沿线汤湖村村民又向深汕交通局反映圳美绿道延伸需求。交通部门迅速规划完善慢行系统,治理道路病害,优化交通组织。修建好的彩色慢行道路感舒适,休息坐凳、绿色垃圾箱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部分路段增设骑行道,成为深汕群众休闲“新地标”。

焕新道路显品质,深圳标准再升级。赤石镇乡道Y232线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提名路线”并参加交通运输部“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遴选。

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村因交通而掉队。深汕合作区蕴藏丰富资源,过去因路不通、交安设施不完善,农企不愿落户,水果满枝却遇销路难题,茶园果园游客难踏足。年来,深汕合作区整治通村道路73.91公里,“四好农村路”有效盘活了资源,把深汕与大湾区大市场联通起来,各村因地制宜创新“交通+特色农业+电商直播”“交通+文化+旅游”等发展模式,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把深汕特色产业“串珠成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

“走在整的道路上,感觉爬坡都没以前那么费劲了。”“谭爷路改造提升了,来我们这里的游客都变多了!”从赤石镇村民“喜提”最美绿道,到鹅埠镇村民发现砂土路变身坦宽敞水泥路,再到狮山4.41公里盘山公路打通,一条条新路,为深汕乡村振兴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安全新路

边坡“强整治”危桥“全清零”,“路路通”更“路路安”

不久前,深汕最后一座四类等级及以下危桥——南门桥,经过维修加固、桥面铺装、刷漆防腐等工序后,通过了桥梁检测,正式恢复通车,意味着深汕四五类危桥全面“清零”。

安全是农村公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去,深汕原主干道重货车多、车速快、路面破损、人车混行问题“积弊已久”,桥梁承载能力不足,大型边坡未整治,雨季有山体垮塌、泥石滚落等风险。深汕交通局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开展10座隐患桥梁及17处隐患边坡整治,实现深汕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安全可靠、绿色环保、优美舒适的农村交通环境。

守护孩子们“上学路”。南门桥位于鹅埠镇中兴南路,是水美村学生到鹅埠中心小学、鹅埠中学上学,以及村民生产劳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创新大道等重大项目施工车辆的主要通行道路。深汕交通局组织专业团队制定维修方案,包括通过修复墩身裂缝等方式,避免其遭受河水进一步侵蚀;引入智能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表面型智能弦式应变计等智能设备,自动检测桥梁受力状态,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等。“南门桥整治完成后,桥面变得更加坦,孩子们骑车去镇上上学家长们更放心了。”村民说。

畅通大湾区“物流线”。S387省道连接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惠州市惠东县,是两地居民出行交流与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位于省道旁的S12957边坡局部已发生崩塌,属于极高风险边坡。深汕交通局根据“安全、可靠、长效、美观、环保”原则,对边坡坡度进行减缓加固,完善截排水系统,同时放置包含草籽及有机土的生态袋,适时进行边坡复绿,增强稳定。“工程设计为永久边坡,希望我们能守护深汕交通安全,也为这条道路增添一抹生机勃勃的风景线。”项目负责人说。

道路安全紧紧连着民心。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深汕交通局完成62处“穿村过镇”隐患路段治理,48个“安村口”整治,21处农村公路与国省道交路口“一清一灯一带”建设,34所学校周边交通改善微整治,交通工程品质跃升、精细化治理成效凸显,在实现“路路通”的同时,更做到“路路安”。

可持续新路

探路绿色智慧治理,条条大路通民心聚民情

常在深汕大道上跑货运的司机李师傅发现,深汕大道又“上新”了一批交通“神器”。在深汕大道惠汕交界至会展中心方向,300余个太阳能同闪轮廓标安装在“机非分离”护栏上,能保证连续阴雨天7天以上双面反光发光。“有了这么多的小黄灯闪烁陪伴,开车在路上心里更加踏实。”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交通发展。深汕“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绿色、低碳、智慧的交通理念,在鲘门岭和圆墩小学急弯段等重要节点,20余套太阳能发光标识牌夜视距离达千米,助驾驶员提早判断路况。在赤河广场等客流量最集中站点,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集科技感和实用为一身,7字型不锈钢长凳、超宽顶棚、新型墨水屏等刷新群众出行体验。

公路向户延伸,交通向村延伸,农村道路建设的同时也要配套交通客运,深汕特别合作区将“运营好”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落脚点。2020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了34个行政村、5个社区全覆盖的“村村通公交”,村民们向往的“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美好生活成为现实。深汕目前已开通公交线路17条,公交站点209个,公交线路年运营里程超过196公里,年客运量超53.38万人次。

深汕巴士“家门到校门”公交服务。在一次基层调研中,深汕交通局工作人员发现,位处国道、省道旁学校的师生在公交车到站后,需要横穿车来车往的马路才能到校门口或村口。在交通部门协调下,深汕巴士专门为学生们提供“家门到校门”公交服务,让学生上下学的“最后一百米”安全得到保障,家长点赞服务“既到位,更暖心”。

快递“坐”公交,送到村村户户。深汕特别合作区468.3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人口分散。过去,受限于村里没有快递站点、投递服务成本高,村民寄取快递只能前往镇上。深汕交通局将村村通公交和农村快递终端配送结合,利用通村串镇的公交线网资源和公交车辆的富余装载空间,为村民代送小型家电、文件等快递包裹,探索解决农村居民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新型纯电动巴士上路、定制公交等服务创新,大大提升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公共交通出行体验,为深汕推行城市公交与慢行主导的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凸显交通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贴心周到、勇于创新的服务理念。(撰文:戴晓晓杜左雷代芸)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