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惠州GDP为2407.19亿元,增长3.6%;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建筑业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惠州交出高质量发展“硬核”答卷。时间拉长到近十年,惠州GDP一路跨过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到去年逼近五千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跻身“万亿工业大市”行列。
数据背后,惠州城乡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是其中一个缩影。四年多时间里,该产业园起步区从一片荒地到一栋栋工业大楼拔地而起,园区道路日渐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为一片投资创业热土。截至今年9月,起步区已引进产业项目88宗(其中已供地57宗),计划总投资额约690.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540.79亿元。
近年来,惠州坚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发展实体经济、“2+1”现代产业集群、“3+7”工业园区,保持着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当前,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奋斗岁月
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
南海之畔,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挥汗奋战,项目建设全面加快。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项目进展备受瞩目。
2020年4月22日,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启动建设。今年3月,该项目(一期)增加投资23.97亿美元,一期项目总投资增至63.4亿美元。
在埃克森美孚项目开工后不到一个月时间,2020年5月17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在广州、北京、荷兰海牙三地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80亿美元。
近年来,惠州以超常规的举措,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除了上述两个大项目外,还有投资415亿元的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投资129亿元的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和投资150亿元的恒力(惠州)PTA项目等。
大项目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不断补链延链稳链强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大项目的支撑下,惠州构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
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速,大亚湾石化区集聚了中海油、恒力、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加速迈向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同时发挥“隔墙供应”优势,在惠东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推动石化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转型,聚焦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显示、新能源电池、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基础电子等五大领域,着力延伸产业链条,联动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在大项目支撑下,惠州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去年惠州跻身“万亿工业大市”行列。2019—2021年,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1.1%、23.6%、50.5%。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51.7%,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建设“3+7”工业园区
站在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二期项目观景台远眺,整齐划一的巨大储罐、纵横交错的管廊映入眼帘。距离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约10公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已落户的项目正陆续进场施工,园区配套道路加快建设中。
打造千亿级园区,撑起万亿级产业。惠州坚持集中集约,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3+7”工业园区,包括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及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
惠州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用地规模和指标优先布局到“3+7”工业园区,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大亚湾石化区综合实力近三年稳居中国化工园区30强首位。仲恺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排名持续上升,2021年排名第32位。中韩(惠州)产业园1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3+7”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55.4亿元,增长23.5%;新签约项目126宗,新开工项目59宗,新投产项目48宗。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是关键。在全市交通格局谋划上,惠州创造性地规划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打造“三横一竖”交通轴线和“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今年惠州市1号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建设正式启动,惠东环稔平半岛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启动。
惠州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赣深高铁去年通车,加快推进广汕高铁、深惠城际等建设,真正进入广深“半小时生活圈”,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在空港建设上,惠州高标准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在海港方面,惠州着力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
完善道路等配套是改善营商环境的“硬环境”,在提升“软环境”方面,惠州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所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比如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推出民生政务事项周六延时服务等。通过“软硬兼施”,惠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惠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凝聚起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强大力量。
惠州现有23.28万名党员、1.31万个基层党组织。惠州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延伸工作和服务触角到全社会各方面,通过党组织的“有形覆盖”来实现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惠州创新成立了36个重大项目联合党委,构建组织纽带,强化统筹协调,以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让党建带着项目“跑”。
俯瞰仲恺高新区,工业园区林立,产业项目聚集,这是惠州外来流动人口的重要聚集地。当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出租屋管理党支部,发挥党员网格员、党员房东、党员租客等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出租屋管理难题。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惠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教育整治,努力营造锐意进取、敢闯敢干、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惠州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近日,惠州推出“人才政策3.0版”,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还将推出配套政策,着力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制度环境,倾力打造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平台载体,力争早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强市。
吸引人才,城市环境是一大关键因素。全国文明城市是惠州的“金字招牌”,当前惠州正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力争实现“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覆盖的地级市”的创建目标,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赓续奋斗
深度融深融湾提升综合竞争力
去年11月底,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今年,惠州创新推出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八个领域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推动城市能级再跃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223宗,计划投资总额883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116宗,计划投资总额约466亿元。
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惠州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升华的关键转折期,要抢抓先机、主动出战,扎实办好惠州自己的事,以综合竞争力提升这个最大的确定性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惠州将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惠州将坚定工业立市方向,坚持实体经济不动摇、坚持“2+1”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坚持“3+7”产业园建设不动摇,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惠州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着力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绿色低碳能源中心,拉长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稳链补链强链控链,联动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是惠州产业转型的关键。正在建设的两大科学装置,是惠州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惠州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总抓手,深入实施高企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惠民之州”是惠州的响亮名片。惠州将持续擦亮这一品牌,让老百姓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扎实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保护好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增添更多惠州元素。
惠州拥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惠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要有大作为。惠州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同时,惠州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构建新型乡村生活体系,加大现代农民培育力度,扎实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引导更多人才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
去年惠州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再度捧回代表全国平安建设领域最高荣誉的“长安杯”。惠州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惠州和法治惠州建设,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惠州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南方日报记者罗锐马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