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名人盘点,它们是郑成功、古龙、三毛、颜思齐、沈光文、沈葆桢、蒋介石、李敖、刘铭传、林语堂,帮您了解台湾十大历史名人的详细信息,供参考选择。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古龙
古龙(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并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古龙的小说作品有《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楚留香传奇》等等。
(相关资料图)
三毛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颜思齐
颜思齐(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今厦门海沧青礁村),开拓台湾历史人物。颜思齐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艺,在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泉漳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
沈光文
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国南明时期文人、官吏,后半生因故流寓台湾。沈光文以诗文写下了台湾第一批书面的文学作品,留下若干纪录当时台湾风土民情的第一手资料,是从事台湾文献的第一人,为台湾文体拓荒者,在台湾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沈光文寓台30年,写下大量诗文,著述有《台湾舆图考》、《草木杂记》、《台湾赋》、《流寓考》、《文开诗文集》等作品。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1866年首任总理船政(钦差)大臣,主持船政九年,功绩显赫。1874年他又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渡海抚台,挫败外敌占领台湾的阴谋,他巩固台防、开发台湾、为台湾发展作出贡献,后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大力发展近代海军。
蒋介石
蒋介石,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等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后于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8岁。
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中国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毕业于台湾大学。李敖是台湾省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还获得过1990全美华人协会杰出华人成就奖、2011年年度新浪微博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奖等荣誉。李敖代表作品有《李敖大全集》、《李敖回忆录》、《北京法源寺》等等。
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抚,民族英雄。1885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并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教育事业,促进台湾贸易以及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
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先后留学于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林语堂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并于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林语堂小说作品有《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散文和杂文文集有《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