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快讯】专家解读中国经济一季报:多项经济指标回暖态势明显 二季度GDP预增7%以上

时间:2023-04-19 11:06:2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创下近四个季度最高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投资、消费等多方面数据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同日,中新社举办“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邀请多位专家对经济形势进行详细解读。

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7%以上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5%,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数字。”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疫情防控迎峰转段之后,不确定性正在减少,市场预期随之改变,中国经济数据从去年底开始慢慢走高,尤其是消费和出口回暖超预期。不过,投资弱于预期,后续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

“第一季度确实不错,二季度根据相关预期,再加上去年二季度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至少7%以上,全年实现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左右的目标应该没问题。但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因此要针对相关的风险点,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合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盘。”宗良说。

宗良强调,实际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量,还要有质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同时在高技术方面多做自主创新,同时稳步推动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流动性消费行业快速回暖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同比下降2.7%。其中消费场景不断增加,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高,带动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接触式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住宿、餐饮、旅游、文化等流动型消费行业快速回暖,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而居民消费物价仍稳定在合理区间,呈现小幅温和波动走势。

“当前各地因类施策,采取大量组合拳式促消费的政策,包括培育和扩大相关重点商圈,服务消费的扩容提质,聚焦热点节假日和热点场景出台促消费大礼包式的举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一些优质文旅项目对远程游客吸引力增强,也助力消费恢复势头。”郭丽岩说。

此外,郭丽岩还表示,当前大宗商品、耐用品消费的改善性需求正在释放。比如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也实现了高位增长。

对于下阶段的主要工作,郭丽岩认为,此前不便消费、消费场景受限问题正逐步解决。接下来应从供需双侧发力,将扩大内需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通过优化供给来满足当前的消费升级诉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也尤为关键。

“接下来的重点还是要让居民家庭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意消费,要将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落细落实,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内生动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增加收入,促进消费,带动生产链条循环。”郭丽岩建议,针对当前一些重点人群,“一老一小”的消费,开发更多商品,包括推广绿色消费生活方式消费服务,都是可以期待的新的增长点。

3月出口回升具有特殊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会上表示,透过3月的外贸数据,可以看到一些积极信号。例如,新兴经济体支撑外贸增长,将对“稳外贸”发挥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产品对外贸出口的增长拉动作用显现等。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3月份中国外贸的亮眼表现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原因在于春节后复工复产较快、各地全面开工。同时,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的产品需求仍在,去年四季度积压的订单也在今年3月份得到集中释放,另外一季度美元汇率的明显波动也对贸易结算造成影响。因此,当前还不能直接认定外贸已经出现转折,下行压力仍然不可忽视。

“现在经济增长还存在外部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产生一些反复。全年外贸稳增长预估或能实现2%-2.7%,一季度数据印证了外贸还有一定的潜力,但是后边还有压力,不过总体外贸这方面能够撑得住,不至于拖后腿。”霍建国说。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已在4月3日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根据RCEP规定,协定将自核准书交存之日起60天后,即6月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霍建国表示,RCEP市场潜力巨大,潜能尚未完全挖掘。要想更好发挥RCEP的作用,关键要进一步发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要警惕部分发达国家“脱钩断链”的倾向,重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与合作,在制度型开放和高水平开放方面下更多功夫,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增强在华发展信心。

房地产市场底部已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降幅相比去年明显收窄。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7.1%。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认为,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市场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购房者、投资者信心有所增强。“可以说房地产市场的底部已经过去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困难的阶段也应该是过去了。”

柴强指出,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回暖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此前因为疫情影响而推迟或累积的购房需求,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出现相对集中释放。二是近段时间,一些城市在金融、税收、限购、限价等方面的调控政策明显放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首付款比例降低等,一系列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三是各地保交楼工作有序推进,一些购房者可以放心买房,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展望未来,柴强认为,城市之间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态势可能加剧,在人口净流入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差别可能越来越大。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仍然非常广阔,主要是在租赁等领域。”柴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大量增加,住房总量已与住房需求基本平衡,但是结构性不均衡。未来,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可能还会有所萎缩,但这其实是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的体现。

他提醒,房地产业并不等同于开发经营,开发经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转型升级之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前景更加广阔。以住房租赁为例,近些年住房租赁快速发展,未来预计新市民、青年人还将以租房为主。等到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5%的时候,全国城镇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租房住,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住房租赁支出。

财政政策不能大水漫灌

根据央行数据,一季度新增人民币信贷投放高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增幅创历史同期新高,超出市场预期。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赵扬指出,之前外界比较担心的是需求问题,但从金融数据中体现出了从供给向需求恢复动力的转换。从信贷角度看,一季度数据显示出较为良好的迹象。

“如果往前看,从政策角度说,今年还是期待更多来自于财政对总需求的支持,因为财政相对于信贷政策,短期来说对总需求更加有利。”赵扬说。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6%,教育支出增长4.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2.2%,农林水支出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9%。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增长势态较强、经济潜能大。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力提效”,推动经济回稳向好。但扩张的财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

白景明指出,调整支出结构,让资金更加精准地流向保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上。同时,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把资金挪出来、腾出来,用于基本民生保障。另外,进行资金直达等改革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支出规模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提升消费、拉动投资等都有较大帮助。

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关口,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

白景明认为,近年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加,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而“三保”之中的“保民生”,大多数最终会转化为消费。此外,近期国家延续实行了减税降费的财税政策,形成了较长期的制度安排。包括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改革、大规模留抵退税等财税措施的效用在今年还会继续显现。

关键词:
    ------分隔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