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骨灰
(资料图)
——从帕索里尼的现实观到北京青年诗人
现实-是帕索里尼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庚续者的链环,是他作为该流派颠覆者的关键所在;帕索里尼的电影和小说,对神圣与亵渎,神话与现实,既对立又共构的复杂纠结关系,也跟他对现实独特的理解有关;通过文学介入社会,持续地关怀与批判;对自我带有强烈自恋色彩,无穷探索,达到痴迷,始终保持令人惊异的平衡,均来自帕索里尼的诗歌,对于现实独特的关注。
我们唯有明白帕索里尼对于现实的理解,才能顺理成章地看清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或左派知识分子,终其一生对生命的宗教性和神圣性,充满关切和眷恋的奇怪之举;才能理解帕索里尼不惮于一生33次被告上法庭,仍然坚持对现实的独特表达。当然,帕索里尼的现实表达,绝非某种客观意义上的揭露,因为,按照帕索里尼的理解,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客观性。在帕索里尼的作品中,一切都被糅合在一起并赋予诗意的情怀。正因如此,帕索里尼丝毫不满足在诗歌写作中追求光艳灼灼的词藻之美和修辞小技巧,而是在先倾向于一种被激情和纯粹思想所主宰的灵魂向度:“唯有激情和/思想的纯粹关系才举足轻重”(《现实》)。因这一独特向度,帕索里尼的诗歌开辟了,在我们惯常对于优秀和经典诗歌的认知之外,一种新的陌生体验。帕索里尼的诗句紧张、压迫、急促而恢弘,犹如急速奔泻的火热岩浆,随时将阅读者裹挟其中,不由自主地被瞬间点燃,这一点,唯有宗教般的激情堪与媲美。
今天,我们理解帕索里尼依然是困难的。这与我们对帕索里尼作品介绍的贫乏和滞后有关,尤其是,要优先考虑其作品和现实的关系。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理解帕索里尼以诗歌作为源代码所体现岀来的整体性,现实-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电影导演,曾是我们对帕索里尼唯一的印象。或许,在这一身份前面,还要加上一个修饰性的形容词:惊世骇俗。至少在我们中文世界里是如此。《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刘国鹏译,2022)的出版打破了我们的认知。经由帕索里尼的诗歌,我们间接了解到他在文学、艺术领域:小说、诗剧、编剧、评论和绘画诸方面极其罕见的天才和创造力。而在所有这些艺术形式中,帕索里尼的诗歌扮演了君临一切的角色。
为此,我们将以帕索里尼的著名长诗《葛兰西的骨灰》作为诗歌讨论主题,邀请诗人、诗评家、电影评论家、文化学者等一起参与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诗歌主题讨论,激发当代中国最富有活力的九零后青年诗人,一起来感受我们对于现实独特的体认,自觉反思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将自身的诗歌写作推向深入和持久。
上午:诗歌主题讨论
“我唯一的偶像是现实”:帕索里尼的思想与作品
主持人:马克吐舟、张小榛
主讲嘉宾:刘国鹏、张献民
对谈嘉宾:敬文东、夏可君、王超、戴潍娜、王年军
连线嘉宾:郭熙志、木朵、翟明磊、楼河、赵学成、唐颖
时 间:2023年5月13日上午9:00-12:00
地 址:雪莲·亮点文创园(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5、17号)
下午:诗歌朗诵会
回声之巢:九零后诗歌的现实向度
主持人:侯乃琦、蔡英明
主讲嘉宾:王家新、蓝蓝
评论嘉宾:敬文东、夏可君、陈家坪、彭杰
连线嘉宾:耿占春、桑克、刘振周、赵卫峰、赵学成
九零后青年诗人朗诵作品
彭杰、叶飙、李嘉伟、张铎瀚、葭苇、孟垚、可仔、马克吐舟、张小榛、蔡英明、王年军、黄婧怡、郭旭、蜺痖、杨依菲、袁恬、述川、刘年久、李琬、张楠呐、赵汗青、陈翔、郭丛与、王彻之、张媛媛、张政硕、吴雨伦、刘阳鹤、李颇离、李海鹏、王奕奕、李照阳、侯乃琦、曹僧、付炜、橞子、田凌云、张晚禾、蒋静米、张鲤、约安、白尔、子魈
时 间:2023年5月13日下午14:00-17:00
地 址:雪莲·亮点文创园(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