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启动以来,累计新增项目800多个,其中外资项目约占五分之一
昨天,本市召开“两区”建设进展国际商务服务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两区”建设以来,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落户北京,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项目纷纷落地。“两区”建设启动以来,累计新增项目800多个,其中外资项目约占五分之一。251项“两区”建设任务清单中,90项任务率先落地。在国际商务服务领域,本市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三组团”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将各显神通,提升北京国际商贸影响力。
任务清单251项完成率已超三分之一
全球顶尖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赛诺根(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国贸中心,成为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后首家落户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辖区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外商全资银行;大和证券正式落地金融街,成为北京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两区”建设以来,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落户北京,开创了多个“首”次。
“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介绍,全市16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科技、商务、金融、教育、信息、医疗健康等9个重点领域牵头部门分别制定了推进“两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同时,北京自贸试验区涵盖的7个组团(区)分别制定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区、各重点领域推进“两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横纵交织构建区级承载、部门支撑的立体化推进体系。
截至目前,“两区”方案251项任务清单中,累计完成任务已有近90项,完成率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两项税收政策已在京落地实施,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政策在京率先破冰,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一系列政策的突破为“两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国际商圈消费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在商务领域,市商务局制定并印发了全市商务领域“两区”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共细化提出了约70项具体举措,以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统领,持续提升开放主体、开放业态、开放领域的开放能级。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本市将推进消费市场要素聚集度、国际时尚度、政策开放度的进一步提升,最终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将保持在60%以上。同时,打造1至2个国际商圈,试点培育1至2个新消费品牌孵化聚集地,打造若干个国际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在构建开放平台方面,商务领域将形成“1+2+3”格局。“1”是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服贸会,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2”是以“双枢纽”机场为依托,做强口岸功能平台;“3”是以三大综保区为承载,构建支撑产业双向发展的开放平台。
在提升开放能级方面,货物进出口实现“位次不减、结构优化”,“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实现持平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0亿美元左右,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在拓展开放网络方面,境外服务中心要达到50家,国家级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新增1至2家,对外投资专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组团”各显神通提升国际商贸影响力
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形成了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三组团”,将各显神通,提升北京国际商贸影响力。
朝阳区瞄准引领制度型开放样板区、融通全球的资源汇集地、国际金融的开放前沿区、数字贸易新场景示范区以及服务贸易模式创新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推动要素流动自由化便利化,提升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能级,构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环境,推动服务贸易更高质量发展,对标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通州区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城市科技、文化设计、专业服务等领域,科学规划运河商务区“金融+总部”的产业定位和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城市科技产业”的主导方向。
顺义区依托临空经济优势,强化“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双轮驱动模式,更高水平推进天竺综保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德产业园三大园区开放,更大力度推进航空服务、文化贸易等七大产业开放,更加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更高层次推进资金、人才、数据、土地等要素流动,将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创新引领先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